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左上肺鳞癌的新辅助治疗
急性房颤的处理策略
1
11 1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左上肺鳞癌的新辅助治疗
 

左上肺鳞癌的新辅助治疗
□薛明强  文/图

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精于术中,一方面要求术者于术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详尽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及备选方案,另一方面要求术者根据术中的探查情况,在兼顾肿瘤学原则、外科学原则的前提下,随机应变做出适当的处理。
病例
    患者为男性,49岁,间断性咳嗽一个月,加重一周,在其他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无效,遂来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
    患者入院后进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1.平扫见左肺门有一个不规则团块影,左上叶舌段支气管狭窄,远端见不规则条索伴多发模糊斑片影,邻近纵隔胸膜粘连,无明显分界。2.增强扫描见上述团块呈不均匀强化,左侧纵隔胸膜、左肺动脉、左上肺静脉、部分心包受到侵犯。3.隆突下可见肿大的淋巴结。
    气管镜检查结果提示:左上叶管口可见结节样新生物致使管腔狭窄,病变质脆,触之易出血。
    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鳞癌,左肺下叶各段支气管未见异常。
    术前诊断:左上肺鳞癌。
    经过术前讨论,我们决定在全麻下对患者进行左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心包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左全肺)角化型鳞癌,脉管、神经、被膜未见侵犯,血管、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纵隔淋巴结未见异常。
总结
    本文需要讨论两个核心问题:
    一、该患者选用哪种治疗方案更合适?手术+辅助治疗还是新辅助治疗+手术+辅助治疗?
    二、哪种新辅助治疗更能使患者获益?
    目前,按国内外指南推荐,肺癌是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的。Ⅲ期患者的异质性较强,多需要先进行新辅助治疗。
    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新辅助治疗+手术+辅助治疗和手术+辅助治疗两种模式相比,无论是DFS(无病生存期)还是OS(总生存期),前者均优于后者。因此,国内外指南对该期患者的治疗模式做出了明确推荐。
    新辅助治疗主要是指在术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治疗。辅助治疗也称附加治疗,通常是手术后给予的治疗,以消灭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新辅助治疗的作用是缩瘤、消除微转移,会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
    患者术前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左侧纵隔胸膜、左肺动脉、左上肺静脉、部分心包受侵犯。术中探查发现,左肺上叶鳞癌突破纵隔胸膜,进而侵犯心包。
    我们在正常心包处切开心包,进一步探查,发现左上肺静脉心包外段、左肺动脉心包外段及其返折处心包受侵犯,于心包外已无法将血管解剖出来,就在心包内切闭左上肺静脉,解剖下肺静脉并切闭之;进一步解剖、游离下叶支气管,切闭之;以左肺动脉为中心,环形切开返折处心包,在心包内切闭左肺动脉;清扫纵隔淋巴结,术毕。
    这位患者属于ⅢB期N2患者,按照指南推荐,可对他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我们认为,通过新辅助治疗可能得到两个结果:1.缩瘤,患者可能会仅进行左肺上叶切除。2.可能会降低术后转移、复发的风险。
    指南推荐新辅助治疗的手段有化疗、放疗,具体方案可以采用化疗,也可以采用放疗,还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联合的模式。
    随着新药的研发,临床研究显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显示了长期生存的优势;同时,有的临床研究也显示了该模式在新辅助治疗中有较高的影像缓解率、病理缓解率。
    该患者的病理类型为高分化鳞癌,常规新辅助化疗以及靶向作用有限。因此,参照临床研究,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尤其是在受体阳性的情况下,进行新辅助治疗,有望将患者的左肺下叶保留下来。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