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漏诊分析
张艳:从小心翼翼到尽在掌握
颊癌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科学预防脑卒中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王天玉
1
11 1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颊癌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马 波  韩新巍

   从解剖部位理解,颊癌可包括来自黏膜或皮肤的癌肿,然而习惯上通常对皮肤起源者划归面部皮肤癌;只对原发于颊黏膜的癌才称为颊癌。颊癌90%以上来自口腔黏膜上皮,少数可来自颊部黏膜下的小涎腺,后者通常归并在涎腺癌中进行讨论。
    颊癌在口腔癌中为常见癌肿之一,一组资料报道1751例口腔癌的统计中,颊癌有365例,占20.85%。另一组资料报道,颊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组,占33.65%,其次为40岁及60岁组,分别占25.7%和23.83%。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要小10岁~20岁。颊癌患者亦以男性为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有女性上升,男女比值减小的趋势。据相关统计,70年代男女比例为1.95∶1;80年代后缩小至1.64∶1。颊黏膜癌也是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居第二或第三位,国外报道居口腔癌的第五位。病理分类多为中等分化程度的鳞癌。
    颊黏膜下腺体丰富,因此颊黏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19%。此外,疣状癌也较常见于颊部。颊癌的发病部位以后颊部磨牙区最为常见。颊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在我国西南地区,据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的统计,颊癌仅次于舌癌,占口腔癌总数的30.22%。在北方,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的资料,颊癌仅居口腔癌中的第五位。在世界上,颊癌的构成比亦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南亚地区,特别是南印度,颊癌在口腔癌中可高达50%。相反,在欧美地区,颊癌在全部口腔癌中仅居第六位至第八位。从上述资料可见颊癌的患病构成也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病 因
    颊癌的致病因素主要与嗜好习惯有关,在有咀嚼烟叶、槟榔,特别是还附加刺激性添加剂如石灰等习惯的地域,常常也是颊癌病例的高发区域。此外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刺激也是诱发颊癌的有关损伤因素。在临床上,颊癌患者可有明显癌前病损或癌前状态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是白斑恶变。有的患者也可查到颊黏膜扁平苔藓病史,其中在萎缩型或糜烂型扁平苔藓基础上恶变者,近年来已屡见不鲜。
临床诊断
    颊黏膜鳞癌通常有溃疡形成,伴深部浸润,仅有少部分表现为疣状或乳突状的外突型。腺源性颊膜癌则少有出现溃疡者,主要表现为外浸润硬结型肿块。由白斑发展而来的颊癌,常可在患区查见白斑。
    颊癌早期病变多表现为黏膜表面粗糙,但多因无痛而为患者所忽视。癌灶向深层浸润发展较快,向外可穿过颊肌及皮肤,引起颊部溃破,向上下发展可达龈颊沟,甚至累及牙龈和颌骨,如向后发展可累及软腭及翼下颌韧带,出现明显疼痛,导致张口困难,直至牙关紧闭。牙周组织受累后,可出现牙痛或牙松动。由于癌瘤浸润、溃疡形成,特别是伴发感染时,可引起局部继发性止血,疼痛加重。患者常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亦可累积颈深上淋巴结群。
    晚期的颊癌可以越过龈颊沟,侵犯上下颌骨,并向软硬腭、口底、口角等处蔓延;甚至向外浸润穿越皮肤,在面颊部即可见肿瘤外露。
    疣状癌在颊癌中是一种特殊类型,它分化程度佳,生物学行为较好,多位于颊黏膜前中处,呈乳头状或疣状突起,基底部浸润程度甚轻,一般不影响患者张口度,也少见淋巴结转移。
诊 断
    颊黏膜癌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临床上须注意的是如何判定癌前病损或癌前状态已发生恶变。活体组织检查可以协助早期诊断,但在弥散性病变时取材的部位十分重要,有时可利用荧光法以协助定位取材,如此获得的资料和病理检查报告可能更具有可靠性。
    疣状癌有时可被认为是良性肿瘤,提高警惕性和重视手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或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对鉴别诊断和确诊都很重要。
介入治疗
    近年来出现的超选择动脉化疗栓塞,即通过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至肿瘤供养的动脉血管,并同时阻断肿瘤血供,既可以延长肿瘤细胞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时间,使肿瘤组织缺氧坏死,又可以减少全身的毒性,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全身的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颊癌原发灶或转移瘤组织间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相比其他疗法,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方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等特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放射疗法是一种新颖的治疗癌症方法,其原理是将125I粒子释放的γ射线使癌细胞坏死,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这种方法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