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唱出脱贫“好声音”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孙高峰
“在场的高血压病患者,注意听了,如果不控制好血压,一旦引起并发症,轻者偏瘫,重者危及生命。偏瘫卧床时,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伺候,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不能外出打工挣钱。这样,很容易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咱们一定要了解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科学控制血压啊!”在场的老大哥笑着说:“你讲课,真接地气,农村人喜欢听。”这是近日,南阳市淅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张云生在厚坡镇柏扒村与群众蹲在一起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场景。 近几年,张云生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安排的“健康巡讲”任务,重点围绕贫困地区健康问题,结合“精神脱贫”,加大健康教育服务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理念,提倡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助力脱贫攻坚顺利推进。淅川县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全县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的个位数,提高到2019年的十位数,并于去年超过国家规定(20%)的标准。 张云生根据淅川县的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到贫困乡村,重点人群,通过“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健康教育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积极把健康生活方式和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当中。 乡村组户、田间地头、行政村村部、村卫生室、农村中心小学,都是他与团队健康讲座的课堂。没有投影仪、没有讲台,张云生就组织人员制作展板、宣传单、宣传折页,多角度宣传与讲解,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没有麦克风,他往人前一站,亮开嗓门就开讲(他讲课时的嗓门大,被村民戏称“小喇叭”)。从事疾病防治工作近41年的他,能针对淅川广大农民常见的健康危害因素,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让群众易学易掌握。他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在每年春季对辖区群众体检时,适时宣传健康知识;他根据每年的健康巡讲任务,深入乡村组户,田间地头,走进村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乡(镇)村中小学等传播健康生活方式,讲解慢性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他每年进行6场~8场1000人以上的健康巡讲;深入5所~1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宣传结核病、艾滋病、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等知识;深入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村民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每年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部分行政村进行宣传活动。2017年至今,他和全县卫生健康系统的同事累计完成1000场左右的健康知识“巡讲”。 2005年,张云生出现痛风症状,担心耽误工作,就一直悄悄治疗。其间,痛风经常发作,他深受疾病困扰,但从来没有耽误过健康巡讲、知识讲座,还时常进校园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如校园结核病疫情处置中的健康教育)。2018年春季的一天,痛风病情加重,他坚持到淅川县第二高中为2000多名师生讲解结核病预防知识。 2019年3月18日早晨,张云生到淅川县商圣街道冬青社区为群众讲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因受凉感冒,随后引发心肌梗死住院抢救8天,转危为安;随后,他到武汉亚心医院接受治疗,安装了心脏支架。出院第三天,他就到单位上班,村民的身体健康依然是他的牵挂。 一天,在得知被评为“全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优秀个人”“结核病防治知识志愿宣传员”时,张云生对领导和同事们说:“干一辈子健康知识宣教工作,能得到这个荣誉,值啦!为淅川县父老乡亲传播健康知识,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