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医话”也是一味良药
论中医之“毒”
浅析中药外治法的诊疗思路
1
11 1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话”也是一味良药
 

“医话”也是一味良药
□汪 超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能低估。只有身心健康,人们才能乐观、坚强、平静地生活,才能正确地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与现象。
    作为医生要体谅和理解患者的处境,以负责的态度,热情的鼓励,运用中医诊疗技术予以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配合医生治疗,让患常见病者恢复健康,让患绝症者正确面对困难,增强抗病勇气,综合调治,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
    中医治病重视心理调适,除针药治疗外,还非常重视“话疗”,故有“治病先治心”之谓也。人患病以后其复杂的心理活动造成的心理压力常常影响疾病的恢复,甚至使疾病加重或病情恶化,实际案例不胜枚举,教训深刻,值得医者关注。
    在临床上,特别是患了肿瘤的患者,大多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后,常常处于恐惧状态中,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甚至以泪洗面,寝食难安,心神不宁,听信广告,四处求医,过度反应往往使病情加重。
    人的精神力量在战胜疾病和困难的时候,有着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放下思想包袱,配合医生治疗,时常能够屡获良效。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的人治疗效果往往更好。思虑重重,思想压力过大,觉得活下去意义也不大的人,常常用药对症、治疗措施正确也疗效不佳。
    笔者在跟师侍诊中与临证实践中,在家传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与积累,运用“舌缨线”观察、诊治心理疾病取得了一些经验。笔者结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预测学知识,对就诊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帮助一些患者打开了“心结”。
    笔者运用望诊手段帮助患者解开思想“疙瘩”,告知其得病因,与哪些因素有关,近期有无情绪或精神创伤。
    然后再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细细诊脉,谨慎地开方用药,并将服药注意事项不厌其烦地给予解释,直到让患者满意为止。这样,往往出现药未吃、病愈半的效果。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很多同行都能感受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名患者,有的医生用药后患者反馈效果平平,同样的方子,换一位医生,却有良效。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医生的接诊技巧以及给患者解释疾病的方式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生的话也是一味良药。医生的服务态度甚至知名度和人格魅力都是治病所需的药物。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亲近患者,用真心去温暖患者的心,让患者与医生的心连在一起,遣方用药就能药证相合,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的临床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身心同治”是中医治愈疾病的捷径。身病为标,心病为本,标本兼顾,医患相得,就能收到预期疗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重视“身心同治”。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