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推拿手法强调轻柔深透,平稳着实,有频率快、次数多、用力轻的特点。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较多,而且与十四经穴、经外奇穴有区别,既有点状,又有线状和面状。小儿常见推拿法主要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
运 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的穴位上由此往返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动作要领:1.运法操作指面一定要贴紧施术部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是用指端在体表穴位上做旋转摩擦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2.操作频率每分钟80次~120次。 临床应用:本法能理气和血,舒筋活络,常用于小儿的头面及手部。 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面状穴或线状穴,一般可配合使用润滑剂作为介质,也可用于点状穴。 运法的方向常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可视病情而定。 手法操作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 掐 法 以拇指垂直用力,或用指甲重刺患儿某处或穴位,称掐法。 动作要领:1.手握空拳,伸直拇指,指腹紧贴于食指桡侧。 2.用拇指指甲逐渐用力,垂直掐压穴位,掐时缓缓用力,切忌爆发用力。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适用于头面部穴位和手足部穴位,以救治小儿急性惊症,如掐人中、掐十宣等。 1.掐法是强刺激手法,能以掐代针,常用于点状穴,是急救时常用的手法。 2.应用时,可重刺激穴位,但次数少,一般可不用润滑剂,要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常在穴位上继续应用指揉法,缓解不适之感。 捏 法 以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指、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动作要领:1.拇指和食指或拇指、食指、中指提拿皮肤,次数以及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带有拧转。提拿皮肤过多,则手法不易捻动向前,提拿过少,则易滑脱停滞不前。 2.操作时两手交替进行,不可间断,捻动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3.捏脊方向须根据病情,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镇惊安神的作用。 捏法俗称“翻皮肤”。主要用于背脊线状部位,因为能在脊背部治疗疳积等,故称为提脊疗法,对疳积有显著疗效,又称为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积滞、疳积、厌食、腹泻、呕吐等有特效。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常用的方法。根据病情需要,在捏脊过程中,可以一一提拿膀胱经的有关俞穴,则可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