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健康快车将于5月9日抵达洛阳
孟津区送庄卫生院党史学习教育带来喜人变化
洛阳市中心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佳绩
这家卫生院为啥“访客如云”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老城区2021年基层卫生能力建设技能竞赛”
精医护苗,让幼儿健康成长——来自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小儿外科的报道
1
11 1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精医护苗,让幼儿健康成长——来自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小儿外科的报道
 

精医护苗,让幼儿健康成长
——来自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小儿外科的报道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谢雅敏 肖利珍

“截至目前,在这儿接受手术的患儿,最小的刚出生还不到一天,最大的14岁;患儿手术时间最长的达7个多小时,最远的患儿家离洛阳数百公里!”4月20日下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外科楼14楼,刚刚查完房回到办公室的小儿外科副主任王瑛,一边脱着白大褂,一边对我们说。
    王瑛所在的小儿外科是豫西地区规模最大、专业体系最完善的儿童外科医疗中心,业务涵盖儿童创伤急救、新生儿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儿童胸外科、儿童骨科等专业,年门诊患儿2500余次,年住院患儿1500余人次,手术1100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80%;特色技术水平已达省内一流。尤其是自去年以来,由王瑛带头开展的一系列小儿外科手术,不仅创下了洛阳市在该领域的新纪录,更为诸多患儿和患儿家长带来了福音。
    为刚刚出生的先天性腹裂患儿成功施术
    产妇张女士是小儿外科高精尖手术的受益者之一。提起怀中的女婴,她就禁不住热泪盈眶,连声说:“要不是他们,俺都不敢往下想……”
    不久前,怀孕8个多月的张女士因腹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内的胎儿患有先天性腹裂,大量肠管暴露在体外。生产过程中稍有不当,宝宝就可能性命不保。在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产科,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小儿外科、产科、儿科、麻醉科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并确立了产房外科手术方案。
    经过紧张又周密的术前准备,医生为张女士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几分钟后,宝宝顺利降生。这时,医生发现宝宝的大部分肠管呈青紫色,耷拉在宝宝肚脐的左侧,裂口有4厘米,情况危急。医务人员赶紧将新生儿送进手术室。早已等候在手术室的王瑛在麻醉师等的配合下实施腹裂修补术,历时一个小时,将患儿暴露在体外的肠管全部放入体内,仔细进行腹部缝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这名先天性腹裂女婴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5天,生命指征平稳,转入小儿外科。目前,女婴已痊愈出院。
    王瑛说,先天性畸形患儿出生即手术是目前国内外一种先进的产房外科技术,它通过产科、小儿外科、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等多学科配合,以及手术过程的几乎零转运,使患儿感染风险大大降低,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创下洛阳市产房外科手术之先河。
    我们了解到,在实施此例手术之前,王瑛还为一名出生28个小时的无肛新生儿进行了手术。王瑛介绍,以前,当地新生儿直肠肛门闭锁做手术的话,一般要接受造瘘、肛门成形和关瘘3次手术。由于3次手术间隔时间较长,创伤大,造成患儿病程长,患儿家长精神负担重,花费较大。针对这名无肛患儿,他们运用先进的pena一期手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取得成功。该手术在洛阳市尚属首例,不仅代表着该院小儿外科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还结束了以往当地无肛患儿必须到外地求医的历史。
    精益求精,只为幼苗能茁壮成长
    今年3月,静静(化名)在医院出生后,因肺炎、“口吐泡泡”被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其间,医生发现静静不仅喂不进去水,而且连胃管也下不进去。医生检查后发现,静静的食管竟是个“死胡同”,属于先天性食管闭锁!
    “我们应用造影技术进行检查时发现,静静的闭锁近端位于第三胸椎,食管下端与气管相通,胃液反流进入肺部引起肺炎,若不及时手术,会危及生命!”王瑛说。由于静静出生仅一天多,对其手术和麻醉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缜密安排,王瑛为静静实施了食管吻合手术。手术历时2个小时,顺利结束。术后,静静转入NICU进行治疗。1天后,静静醒来。经过医务人员20多天的认真呵护,静静恢复良好,未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异常情况,终于能够正常进食了,随后顺利出院。
    “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稍晚就可能会导致患儿肺功能衰竭,大大增加治疗难度;时间过晚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王瑛说。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对国内外小儿外科医生来说依然是一个挑战,不仅对手术操作要求极高,而且术前术后管理非常重要,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治疗成功率甚至代表着一家医院小儿外科的水平。
    “为3岁患儿涵涵(化名)做的手术,我们印象格外深刻!”小儿外科护士长张君丽说。
    涵涵是基层医院转诊过来的一名特殊患儿,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痛,疼痛时轻时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忍受,伴频繁恶心、呕吐,3天未排大便。涵涵在基层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提示胆总管囊肿,医生给予头孢输液治疗,并建议她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小儿外科进行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注备,王瑛主刀,为涵涵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复杂,时间长,风险大,手术团队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做完手术后的几天里,王瑛的手一直处于麻木状态。术后,经营养支持和精心护理,涵涵终于康复出院。
    “精医护苗,让幼儿健健康康;精益求精,为白衣天使争光!”王瑛说。王瑛特别要说的是“三个感谢”,感谢河科大一附院这个优秀的医疗平台,感谢各相关科室专家的配合,感谢患儿家长的信赖和支持。行稳致远,她和她的团队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护佑小儿健康做出贡献。
 (本文图片摄影:刘云飞)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