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芳华润初心 情怀筑使命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发展护理
孟津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大赛锤炼队伍
感恩做人 匠心做事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快车再次抵达洛阳市
1
11 1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感恩做人 匠心做事
 

感恩做人 匠心做事
——记党员医生、国家级名老中医孟宪杰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邓江海 董浩坤

   “回顾我这几十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发自内心地说,有两个感谢:一是感谢党的培养,使我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走进了大学课堂,并在实践中练就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感谢‘洛阳正骨’这个优秀的平台,使我从一名普通的医生成长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这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老专家孟宪杰的一段话。
“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孟宪杰,1939年生,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付庄村人。1960年,孟宪杰在方城县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洛阳平乐正骨学校,攻读中医骨伤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分配至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从事创伤骨科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把大半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医骨伤事业。
    “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孟宪杰说。4年大学生涯,他和张天健、张传礼等同学一道,系统学习了全部课程,中西医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骨伤科知识。经过高云峰、郭维淮等的悉心教授,他继承了郭氏正骨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技术,学业圆满结束。之后,他又经过1年下乡锻炼、7年门诊接诊,直到1972年调进病房一直工作到退休。其间,他先后担任过下肢损伤科主任、科研病区科研主任、研究所一病区主任、下肢三科主任等。
    “最难忘的是1985年,我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孟宪杰说。入党后,自己严于律己,干劲更足,先后在1988年、1993年晋升为副高、正高职称;他所领衔的下肢三科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08年,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授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国家名老中医孟宪杰传承工作室”……所有这一切,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
“只有德技兼修,才能行稳致远”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从院领导到各科主任,都称82岁的孟宪杰为“老孟主任”,40岁以下的年轻同志干脆以“孟老”称之,以示敬重。
    敬重源于德技,德技使人信服。孟宪杰从进入洛阳平乐正骨学校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修养、能力的培养等,树立了济世医人的志向。自参加工作以来,经他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计其数,从没有发生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善于总结和研究的他,还将外固定生物力学与传统手法相结合,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以他为课题负责人的两项临床研究先后获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作为课题主要参与者,他的4项研究也是屡屡获奖。由他担任主编之一的《踝关节外科》著作,199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88年~1999年,他进行大会交流和公开发表的论文多达23篇。2020年,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名老中医骨伤专家孟宪杰医案》,收录124个典型医案,已成为本专业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只有德技兼修,才能行稳致远!”孟宪杰说。目前,其儿子、儿媳、女婿都在医疗卫生战线工作,儿子孟庆阳还担任了膝关节中心的主诊组长。孟宪杰希望和众多医者一道,赓续初心,赤诚向党,感恩做人,匠心做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