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阚全程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出来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曾经广泛危害人类健康的地方病。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我省历史上是碘缺乏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已经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居民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是第28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科学补碘,健康一生”。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要以“防治碘缺乏病日”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宣传普及科学补碘知识,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于2018年启动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将地方病防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委、省政府把地方病防治作为健康中原行动的重要任务,实施河南省地方病专项防治攻坚行动,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碘缺乏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应消除碘缺乏病的15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全省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儿童甲状腺肿大处于低流行状态,全省无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例。我省地方病专项防治攻坚行动的圆满收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 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立完善可持续消除与控制机制。一要压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完善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防治工作纳入乡村建设行动,加强考核评估,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发改、工信、盐业、教育、市场监管、残联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高质量推进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二要巩固成果,探索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地方病监测体系,为科学调整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落实精准补碘、差异化食盐供应等措施,加强碘盐管理,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确保水源性高碘地区未加碘食盐供应。扎实推进地方病防控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地方病防治和管理模式。三要加强宣传,提高健康意识。将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公益宣传,开发科普材料,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持续引导群众形成科学补碘的健康生活方式。四要精准救治,完善救助体系。在地方病患者筛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和救治台账,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防保医生的基础作用,对现症患者全部实行签约服务、个案管理。明确地方病救治定点医院,按照分级诊疗原则,落实患者治疗医保报销政策。五要深化改革,强化能力建设。卫生健康部门要以疾控体系改革为契机,合理增设地方病防治岗位,激发内生动力,稳定防治队伍,确保地方病防治工作有人干、愿意干、能干好。疾控机构要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开拓创新,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工作规范、普及健康教育,持续消除碘缺乏等地方病危害,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