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省卫生健康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梦:七天的经历让我决定把一生献给党
家庭医生和围观群众一起听取急诊科医务人员讲解急救知识
一幅字画背后的故事
姬庄村:中医药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1
11 1 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姬庄村:中医药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本报记者 卜俊成 杜如红  通讯员 段泓涛 陈会召

茂林修竹,空气清新;曲径通幽,干净整洁;小河潺潺,别有韵味;篱笆小院,备感闲适;药茶坊古朴典雅,药酒坊琳琅满目,诊疗馆依古而设,杏林广场中药繁茂,科普馆岐黄文化浓厚。如果不是有人特别介绍,去过舞钢市尹集镇姬庄村的人,多半不会把眼前这个美丽乡村和“群众贫困,村貌破败”的深度贫困村联系在一起。而正是依靠围绕中药材种植而发展起来的中医药产业,不仅群众增加了收入,促使昔日这个贫困山村脱了贫,而且还推动其成了平顶山市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之一、3A乡村景区和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围绕中药材种植做文章
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脱贫攻坚战说起。姬庄村所在的尹集镇属于山区丘陵乡镇,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称。以前,老百姓依靠种田过日子,姬庄村山多田少,村民们的日子自然就过得很紧巴。因此,姬庄村也就成了舞钢市曾经的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当时,全村有农户371户1246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1亩等于666.67平方米),且都是山冈薄地,再加上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一度严重滞后。2014年,姬庄村确立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654人,贫困群体占了村子的一半多。“几年前的日子确实过得苦,大家都是在山坡上开垦点田地种玉米等粗粮维持着温饱,到山上伐木、割黄草盖房子,而生活必需的油盐是靠家里所饲养鸡下的鸡蛋换零花钱买的。”提起曾经的生活状态,近日,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宇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战开始以后,尽管各项扶贫优惠政策纷至沓来,但是由于姬庄村的基础太差,刚开始来到村里工作的舞钢市审计局驻姬庄村第一书记郭新锋还是捏了一把汗。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村里自古有村民进山采药卖药的习俗。姬庄村位于丘陵地带,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郭新锋说,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大家决定围绕中药材种植做文章,形成了以传统中药材种植为振兴主线,以中医药文化“百草园”建设为载体的发展思路。
突出在中医药产业上发力
脱贫攻坚,一刻都容不得耽搁。思路既定,说干就干。姬庄村因此成立农林草药种植合作社,创建“百草园”景区,围绕打造中医药特色村这一目标,对接辖区鸿康药业公司,突出在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治疗、体验、科普上全面发力。
截至目前,姬庄村已形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格局,共种植丹参、紫苑、地丁、山茱萸、芍药等中草药十几种1000多亩,每亩地每年可为村民增收5000元~7000元;同时,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建起的徽派建筑风格的药茶坊、药酒坊、诊疗馆等特色场馆,成了吸引游客前来品尝体验的特色招牌。
“这个药茶坊是由村内废弃的房屋修葺而成的,竹门是村里很多能工巧匠用自家地里的竹子纯手工做的。院子里还是保持原貌,左侧是一棵梨树,右侧的这棵杏树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正对面的墙上画的这副画名为《煮茶图》,旁边这3棵则为香椿树。”在姬庄村药茶坊郭新锋津津乐道地向记者介绍。药茶坊内有枸杞茶、蒲公英茶、地麦茶、当归茶、葛根茶等,适合各类人群,深受游客青睐。
而姬庄村的药酒坊和中医诊疗馆济世堂,也是在村里老房子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药酒坊内的酒缸里,是由特邀的老中医专家调配而成的地黄酒、枸杞酒和人参酒等数十种不同药效的养生保健酒。诊疗馆则依据古代医堂布局,设置有中医诊室、中药铺、煎药室等,每天由老中医值班坐诊。
“姬庄村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确实十分明显,百草园里种植着丹参、紫苑、地丁、舞贝母、舌甘、半夏、芍药和当归等十几种中药;科普馆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示、中医药事业发展简史、中药材标本和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内容。”采访当天,从平顶山市区带着孩子来姬庄村游玩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村里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是带着孩子实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好地方。 (下转第二版)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