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封 宁 陈亚平 文/图
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方面,郑州市中心医院秉承“患者的需要是第一位的”理念,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医疗,不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凭借一系列创新之举,医院连续多年荣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群众满意医院”。2020年12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信息化建设带来医疗健康新生态
让医疗资源触手可及,让顶级专家“隔空看病”。实施医疗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智慧医疗提升,是近年来卫生健康领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作为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的代表,郑州市中心医院走在了全省前列。 几天前,郑州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郑州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成为郑州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如今,在该院,智能导诊代替了人工导诊;一键急救、在线问诊、送药到家等服务上线,在省内领先;在集团内,一体化医疗影像成为现实…… 近年来,郑州市中心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打造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重构患者就医模式和就医体验。 预约服务精准化。提供省预约挂号平台、官网、自助机、互联网医院、96595电话服务平台、诊间预约等多种预约途径。建立信息化预约挂号及医技检查预约系统,统一号源,患者可精准预约到分钟。实现多卡融合一码就医、人脸识别无卡就医;建立诚信预约制,规范预约行为。 支付方式多样化。扩充诊间支付方式,实现多区域、多渠道诊间支付。推出先诊疗后付费的“信用就医”服务,患者签约成功后授信专属额度1000元,在整个就医环节不用“一一付费”,就诊结束后再“一次结算”。开展21种疾病慈善救助、道路救助基金垫付、门诊慢性病实现按人头直补报销,构建多层次服务保障体系,开启“医保+商保”全新支付模式。 门诊取药便捷化。门诊药品调剂室引入自动发药机、智能存取设备,患者缴费完成后,自动调配药品,在患者到达窗口前完成药品调剂。借助智能叫号系统,将取药患者自动分配至等待人数较少的窗口进行取药,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通过建设互联网医院,患者线上问诊后,提供药品配送到家服务。 远程医疗常态化。基于分级诊疗而成立的郑州市中心医院远程医疗中心,经过8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以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为代表的“三朵云”医疗健康新生态。2021年第一季度,远程会诊197例;远程心电承担73家医联体单位心电图远程诊断服务,开展普通心电图远程诊断40959例;远程影像与57家医联体单位合作,开展远程影像诊断24035人次。

郑州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揭牌
多学科协同实现诊疗高效化

院长连鸿凯为患者义诊
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到底该挂什么科的号?发现肺部小结节,该如何科学管理?妊娠期遇上凶险的并发症,选择哪家医院更放心?类似这样困扰患者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有没有一个专门的诊疗中心,可以一站式解决这些问题?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3个月前,刘先生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血肌酐数值升高,但身体并无异常,他也就没在意;等1个月后复查时,血肌酐数值更高了,住院治疗半个月后,仍无好转迹象。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他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经多学科诊疗团队会诊,病因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多发性骨髓瘤作怪。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患者在多科室间东奔西跑,浪费时间事小,耽误病情事大。”该院医务科副科长刘琴说。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院充分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优化门诊、急诊、住院诊疗流程,行政多部门协同推进,自2017年起,郑州市中心医院陆续成立肺结节等13个多学科诊疗团队。目前已开设肺结节多学科门诊、肺癌多学科门诊、肥胖糖尿病多学科门诊、肾上腺相关高血压多学科门诊、肺部影像异常多学科门诊等,固定多学科会诊诊室,建立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启动机制。 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的意外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半年前,8岁的彤彤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当天,彤彤不幸被一辆飞驰的货车撞倒,全身多处多发伤,大量失血,整个人陷入昏迷状态。因伤情太重,当地医院与郑州市中心医院同时派出急救车,一个接、一个送,以最短时间完成患儿交接。抵达郑州市中心医院后,彤彤经绿色通道直达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在床旁给予膀胱造瘘处理;妇产科给予会阴部纱布填塞;肝胆胰外科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观察处理;骨科进行骨盆兜外固定,待患者生命体征较稳定时,行“四肢皮肤撕脱伤清创缝合术+左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术+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在多学科联合救治下,5天后彤彤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 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是评判一家医院综合能力的硬核指标。从急危重症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建设,到标准化的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郑州市中心医院以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为重点,紧紧围绕“时间窗”理念,实现优势学科的高效协同,成功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现代医学的目标并不止于救命,如何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才是王道。而这一点,正是郑州市中心医院所追求的。 肺结节多学科团队搭建肺结节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提高患者肺结节筛查、肺癌早诊早治意识;疑难重症感染多学科团队建立了感染指标预警机制,加强了疑难病例的追踪与反馈,有效提升病原学精准诊断能力,降低了多重耐药菌院感发生率;以“简便廉验”著称的代谢减重多学科团队践行“加速康复”理念,为患者提供术前术后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中心,以盆底日间手术为特色,满足产后快速恢复、女性生殖整复及中老年人盆底健康管理等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流程优化解决患者“堵点痛点”
“提到住院,最大的感受就是等待时间长,手续繁琐。患者到达病房之后,做检查来来回回要好几趟,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排队。而现在,这些事儿在住院服务中心就能一次搞定,太方便了!”在郑州市中心医院,38岁的刘女士说起自己的住院经历,感受颇深。 为解决百姓排队长、缴费难的烦心事儿,推进“舒心就医”,郑州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4月成立住院服务中心,着力解决患者住院当天各项常规检查,术前检查平均等待时间由27小时缩短至4小时,实现了患者“当日入院、次日手术”。 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郑州市中心医院积极推进综合服务集中化,优化服务流程,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 据门诊办公室主任魏海英介绍,该院成立医技检查预约中心,按照门诊、日间手术、择期手术、普通患者的先后顺序,分时段、分专业、分类别预约。该院推出节假日门诊、延时门诊,满足“一老一小”“在职在校”人群的个体化就诊需求。针对不懂网络、不会操作自助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在门诊大厅一楼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及“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同时开通视频问诊、电话问诊等途径,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新增常态化智慧门诊宣讲,尤其针对候诊区等待超过30分钟的患者,宣讲内容包括如何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等方面,日均75场,累计惠及患者30余万人。 此外,郑州市中心医院还以“日间化疗管理中心”为基点,让肿瘤患者实现了“白天化疗、放疗,晚上回家”。在治疗效果得到保障的同时,患者不仅节省了住院费用,还能生活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下,更好地恢复健康。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流程,解决了患者就医最急、最忧、最盼的‘堵点’‘痛点’问题,使流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患者三方信息互联互通、统一管理,清晰就医,切实实现了‘四缩短,一减少’。”魏海英说。 郑州市中心医院启动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试点工作,设立“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专用窗口,全年不间断为患者提供服务。 患者出院后,该院提供人工窗口、住院部服务中心邮寄、微信平台预约、自助机打印多方位复印病历服务。 该院持续开展“合理膳食”科普宣教。将“合理膳食”的理念,与日常餐饮、疾病防控、健康管理融于一体。 该院开展厕所革命,完善厕所设施设备;突出规范化、人性化、科技化以及绿色环保;打造智慧厕所,实现精细化管理。
结语
在提升医疗服务方面,郑州市中心医院坚持“简便廉验”,多措并举,在“用血费报销简约化、病案复印便民化、膳食服务科学化、公共厕所洁净化”上同步发力,切实有效地增强了群众就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打造了一家“郑州市民自己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