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实习记者 安笑妍
“援助赞比亚期间,身边奋勇当先、攻坚克难的党员成为我勇敢前行的榜样,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在赞比亚,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郑州市中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朱红赤回想起自己的入党经历,脸上露出了庄重严肃的表情。 2015年年底,中国第18批援赞医疗队组队时,朱红赤刚刚结束为期1年的深圳平乐骨科医院支援任务,正在休假的他听到消息,当即给科室主任打电话主动请缨:“医院需要我就去,没有二话。”简洁的言语中透着中原汉子的豪爽。辞行那天,他跪在父母面前磕了3个响头。 2016年4月29日,中国第18批援赞医疗队踏上赞比亚的土地,开始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在赞比亚的日子苦乐参半。没有热水,网络信号差,雨季时屋里漏雨,常常要与老鼠、白蚁、蜥蜴“相伴”…… 朱红赤清楚地记得,到恩多拉中央医院的当天,他拿着蜡烛,和另一位同事煮了从国内带去的挂面。 在赞比亚,目睹了党员们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朱红赤的入党情结悄然萌生。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朱红赤都有意识地以身边的党员为榜样,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恩多拉中央医院虽然是赞比亚第二大医院,但朱红赤眼前的X射线检查仪已经有些年头了。朱红赤上班的第一天为一位患者拍了X线片,随后通知患者来取检验报告。“上午拍的上午就能取到?”拿着报告单,这位患者满脸惊讶。工作一段时间后,朱红赤逐渐了解到,在赞比亚,两三个月取不到检查报告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放射科有20多名技师,却没有诊断医生,一些积压半年的影像片子都没有出报告。朱红赤到医院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完成积压的800多张影像报告。朱红赤一张张地查看,一份份地撰写检查报告。在国内,胸片、CT、造影等不同类型的检查结果都是由不同医生撰写的,而在这里,朱红赤几乎包揽了各种类型的检查报告。 工作效率的提高,只是改变了当地医生的初步印象;诊断水平的提高,才让他们从心底真正敬佩中国医生。慢慢的,朱红赤成为放射科的“权威”,1年内完成影像报告2000多份。有人开玩笑说:“朱红赤一个人撑起了一个科室。” 在赞比亚,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多发。朱红赤多次感染疟原虫,在检查中,他看到自己那块外周血的涂片上满满的都是疟原虫。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回国的前一个月,朱红赤疟疾发作。5天的输液和7个疗程的服药后,朱红赤终于不再高烧和打冷战。然而,很多“休眠”状态的疟原虫将一直寄生在他体内,一旦免疫力下降,疟疾就会复发。 身体上的病痛和掩饰不住的乡愁曾让朱红赤备受煎熬,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责任感让他挺了过来。 作为朱红赤的入党介绍人之一,中国第18批援赞医疗队队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说:“赞比亚的条件非常艰苦,红赤同志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坚强的心理素质挺了过来。在工作中,他肯吃苦,甘于奉献,责任心强,有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2017年5月22日,朱红赤所在的中国第18批援赞比亚医疗队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告别赞比亚,启程回国。当年7月28日,朱红赤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也是责任。朱红赤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朱红赤第一时间申请支援武汉,虽然最终没有获批,但朱红赤一直坚守在郑州市中医院的抗疫一线。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准备着,听从党的召唤,立足岗位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匆忙结束采访,接到会诊任务的朱红赤急匆匆地赶往急诊现场。

观看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