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斌
近两年,我看方法类、工具类的图书比较少,看读书微信群里的几个小伙伴在看《复盘》这本书,我仔细阅读后,深感颇有收获。 复盘的概念、由来、类别和意义 所谓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到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复盘是围棋中的一个术语,本义是当我们下完一盘棋后,要重新在棋盘上走一遍,看一看哪些下棋步骤好,哪些不太好,哪些地方可有更好的下法等。这个重新“走”一遍,且思考的过程,就称为复盘,也称为复局。通过复盘,棋手可以发现棋路的不同变化,找到更好的下法,总结新的套路,最终形成棋谱(固定的某种情况下最优的应对招式),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这个术语和做法被企业家柳传志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复盘”和“极强的目的性”“分阶段实施”共同成为联想集团的三大方法论,为联想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有效作用。 按照复盘的内容和复盘的主体,复盘可分为三类:自我复盘、复盘他人、团队复盘。自我复盘指对自己办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和反思;复盘他人指对别人包括标杆、反面典型、竞争对手等事情进行回顾和反思;团队复盘则是团队对开展过的工作进行复盘,柳传志称这是大家一起帮助领导提高能力。 不论哪种方式的复盘,对个人修炼和成长都大有裨益。一是可以帮助自己聚焦目标,避免在执行中跑偏;二是可以帮助自己发现错误,避免再次踏入同一条河,再次掉入同一个陷阱;三是复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规律,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总之,如果养成“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的习惯,个人就会不断成长,成为人生赢家。 复盘的步骤 柳传志认为,复盘包括四大步骤——目标、结果、情景再现、得失分析和规律总结。作者将其总结为六大步骤。 第一,回顾目标。在这个环节,我们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任务当成目标。所以作者建议,在复盘的时候要将目标写在醒目的地方,避免过程中的偏离,保证复盘的方向总是正确的。 第二,叙述过程。在这个环节,要保证叙述“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细节丰富”。叙述最好用文字形式,这既是对自己逻辑的训练,又是对自己思维的呈现,更是对自己文字的锻炼。 第三,评估结果。对结果进行比对,目的是通过差距找到原因分析的切入点。 第四,分析原因。在这个环节,要用“5问法”分析法,持续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根因。在追根溯源之前,需要知道“在哪里”问“为什么”。作者的建议是,可以从“结果的差异点”开始,也可以从“事情的关键点”开始。 第五,推演规律。推演是复盘中最关键的环节,通过推演找到规律并不是那么容易。规律的本质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对推演出来的规律一是要多方验证,确定规律可以举一反三;同时,规律要有一定的抽象性,提炼度越高,规律应用的范围越广。在推演的时候,要避免3种情况:一是将结果归因于偶发不可控因素;二是将相关性当成因果性;三是归因外部,而不反思自己做事的态度和方式。 第六,形成文档。通过构建复盘文档,将认识和结论固化下来,变成个人或者集体的知识。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这些认识和结论通过形成文档就变成了显性的知识,可查阅,可传播。和第二个环节一样,构建文档可以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文字能力。 在我看来,形成文档并不是复盘的终结。围绕复盘得出的结论,刻意练习,让思维和行为养成新习惯,变成新自觉,才算实现了复盘的目标——自我不断成长。只认识到位、改变不到位,知行不合一不算真成长。 自我管理的注意事项 复盘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有两个心理陷阱需要我们识别出来,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去规避,否则复盘的效果会打折扣,自我管理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第一,分类归因。当自己参与的事情失败或者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归因于客观条件;当别人参与或者主导的事情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归因于主观因素。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原因是个体容易把“某方面我有问题”和“我有问题”混为一谈,认为有瑕疵或者有毛病就会被整体否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在我们复盘的时候,这种心理会美化自己,回避矛盾,进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二是因为有胜心,潜意识中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否则就拒绝接受现实。解决的办法是把日常活动分为两类:成长活动和绩效活动。成长活动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发现自己的问题,一切为了成长。绩效活动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别人的表现是自己绩效的参考值。 第二,互惠原理。这也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原理,至少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对方给你小恩小惠,然后你会自愿回报好处。譬如准备一些小礼物,自愿捐款的比例会提高很多。第二种是被称为“拒绝—退让”策略。对方先提出一个要求,被你拒绝,然后再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出于拒绝别人的愧疚,你会答应这个不合理的要求。解决的办法是避免感性,理性分析之后再决定。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