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些“生活常识”科学吗?
河科大一附院积极打造5G智慧医院
4岁女童的脚趾保卫战
游客跌落悬崖 直升机紧急救援
省胸科医院成功实施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
急救知识公益讲座
“院士可约 专家常驻”在这里成常态
焦作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
赵高贤:尚德济世报党恩
1
11 1 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省胸科医院成功实施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
 

省胸科医院成功实施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李 红  徐紫渝  黄 琼)6月18日,河南省胸科医院院长袁义强及该院副院长朱汝军联合国外专家成功为71岁的患者刘女士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
    10年前,刘女士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慌等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实施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症状缓解。6个月前,刘女士胸闷、胸痛等症状再次发作并加重,伴气短及上腹部不适,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仍不断反复。后来,刘女士慕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入住心血管内科七病区。
    经检查发现,刘女士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生物瓣膜衰败并重度关闭不全等。刘女士的不适症状就是二尖瓣生物瓣膜衰败导致的。
    袁义强说:“人工生物瓣膜衰败一直以来都是心脏学科的技术难题。刘女士就遭遇了这个问题,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
    因刘女士高龄、体弱,如果做开胸手术则需要拆除原来的生物瓣膜,再换上新的瓣膜,操作复杂,还要克服瘢痕粘连等问题,出血多,耗时长,手术风险极高,但仅依靠药物保守治疗,又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该院多学科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运用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最为合适。
    一切准备就绪后,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顺利实施。省胸科医院专家从患者股静脉入路,将一个支架瓣膜输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然后释放,几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换瓣”。
    术前,袁义强带领该院心内科专家团队积极和国外相关专家多次线上讨论患者适应证和手术步骤。术中,国外专家随时与手术台上的专家连线沟通。
    袁义强说,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工瓣膜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两种。生物瓣膜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在10年~15年,多数患者需要二次手术。2000年以后,生物瓣膜置换手术开始增多,按此推算,将逐渐达到“二次换瓣”的高峰期,而这类患者年龄通常在75岁以上,给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个手术成功的意义在于,“瓣中瓣”置换手术为年老体弱、高危的生物瓣膜衰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