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腹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张慧敏
那天早晨开完交班会回到医生办公室,我打开电脑,想看看住院患者的情况。这时,一位患者家属来找我,说:“张医生,我老伴昨天晚上肚子痛了好长时间,您去看看他吧!” 这是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两个月来反复出现泛酸、烧心、腹痛,以前有冠心病病史,1年前曾经放过心脏支架,长期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病情还算稳定。因为患者心脏疾病控制良好,所以入院时考虑不排除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做了胃镜检查,结果除了显示慢性胃炎,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我跟随患者家属一起来到患者的病床旁,仔细问患者昨天晚上的情况。患者说:“昨天晚上输完液之后,我开始出现剑突下疼痛伴泛酸,站立位症状能减轻。一个多小时后,这些症状就缓解了。” 患者的腹痛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患者白天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未见食管反流,故患者的症状不能用反流性食管炎解释。按照诊断学规律,我需要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我又问:“您这次腹痛和以前腹痛的发作特点一样吗?是否与劳累有关?有没有胸前区压榨感,或者伴有牙痛、后背痛?”患者回答:“这次腹痛和以前差不多,所以昨天晚上我没有叫值班医生,但这次疼痛了一个多小时,以前都是疼痛几分钟就缓解了。疼痛多在我劳累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伴有牙痛及后背痛,我没有胸前区压榨感。” 听了患者的诉说,我想,不能排除心脏问题!因为患者本次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所以不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查心电图,检查结果较以前无明显变化。难道不是急性心肌梗死?可是,患者的心肌酶又明显升高。我立即请心内科专家会诊,专家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随后,患者被转入心内科并做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主干体部90%狭窄,左前降支近段70%~80%狭窄,左回旋支开口60%狭窄,至第一钝缘支发出100%闭塞。因为患者病变范围较广,医生予以二级药物治疗,并建议进行冠脉搭桥手术。 这个患者使我想起了今年春节后不久的一个住院患者王某。王某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饮酒后出现上腹痛,自行服用奥美拉唑之类抑制胃酸的药物,症状部分得到缓解。王某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因为王某用药后症状有所减轻,所以我觉得急性胃炎可能性大。但是,王某入院后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Ⅱ、Ⅲ、aVF导联ST-T段抬高,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同时,王某的心肌酶升高。我马上请心内科专家会诊。患者紧急进行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右冠脉中段接近完全闭塞,左主干及左回旋支均可见动脉硬化。对患者进行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因为诊治及时,王某恢复得很好。王某出院后,家属还专门来到病房对我们表示感谢。 对于我讲的这两个病例,大家有什么体会?腹痛,可不见得都是胃病!当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时候,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除了考虑消化系统疾病外,还要特别警惕那些伪装成腹痛的冠心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事件!
知识链接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早期识别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较高。 有下列情况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中老年人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老年人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的基础上,突然胸闷、憋气加重而与肺部体征不符者。 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基础上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大汗和血压下降。 突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伴大汗、恶心、呕吐等。 老年人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右心室梗死,但右心衰竭症状常不明显,往往以左心衰竭为主。比如,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双肺野清晰,心源性休克,提示可能合并右心室梗死。 要注意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被其他疾病掩盖。原因如下: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患者、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容易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慢性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原有疾病引起的症状所掩盖,即使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也易被误认为是原有疾病加重所致,而忽视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文中的病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均有腹痛。相关专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的腹痛症状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一方面是心脏下壁邻近膈,下壁心肌梗死时膈神经容易受到刺激而产生症状;另一方面是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感受器基本位于心脏下壁表面,心肌缺氧、缺血会刺激迷走神经,这是下壁心肌梗死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