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洛皮肤”品牌 引领区域医疗技术发展 □张 斌 贾志强
近年来,为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国家、省、市在不同层面规划设置区域医疗中心,鼓励发展优势学科,引领区域医学技术发展,带动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造福百姓。 2021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皮肤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将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视为“一把手”工程,由党委书记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成立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医院,有效推动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及学科发展。我们以“打造‘河洛皮肤’品牌,引领区域医学技术发展”为中心,整合优质资源,突出特色专科建设,立足“做深、做细、做精、辐射、放大、带动”,工作颇有成效,提升了医院的学科水平、学术地位及专业排名,努力将“河洛皮肤”这个河南省区域医疗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 专科建设: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特色专科是医院的“头牌菜、主打菜”,在医院整体学科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能够体现医院的发展实力及核心竞争力。 作为豫西地区皮肤病专业的“领头羊”,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设有皮肤病专科病房的医院,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洛阳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近年来,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被授予洛阳市重点学科、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为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对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医院成立,有效推进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及学科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个方向、四个中心”为发展战略,紧扣以洛阳为核心区域的河洛文化,旨在将皮肤科打造成河南省区域医疗品牌——“河洛皮肤”。“一个目标”,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打造“河洛皮肤”特色医疗品牌。“两个体系”,指临床治疗和科研两个体系。其中,临床治疗体系针对医院特色中药制剂、开展皮肤免疫靶向治疗,增加业务量、门诊量,提升危重皮肤病患者处理能力;科研体系主要针对银屑病、白癜风、黑色素瘤等,在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靶向药物应用方面开展研究。“三个方向”,指围绕医疗、医美与医防3个学科方向,针对不同的皮肤问题,制定详细的预防、治疗、管理方案,治疗皮肤疾病、修复皮肤缺损、改善皮肤质量。“四个中心”,指皮肤修复、皮肤美容、皮肤影像和皮肤管理4个中心,使诊疗更精准、服务更细化。 为实现“河洛皮肤”发展战略,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其中,在皮肤病学亚专业建设方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建了银屑病学组、激光美容学组、皮肤免疫和皮肤分子生物学组、皮肤外科学组、性病学组,成立了银屑病、痤疮、色素性皮肤病、毛发移植等专科门诊,进一步明确了亚专业的发展方向;在科研平台方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现有的市皮肤病重点实验室、市医学免疫重点实验室进行整合,组建中心实验室,融合院内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创建组织损伤与修复研究中心,并成功获批洛阳市组织损伤与修复医学企业研发中心、洛阳市皮肤组织工程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以皮肤组织、骨组织损伤与修复为特色的科研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创建河南省组织损伤与修复医学重点实验室(培育),为省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承上启下”,形成区域辐射效应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成为河南省皮肤病区域诊疗中心后,我们着力在“承上启下”方面下功夫,形成区域辐射效应。 “承上”,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把新技术、新理念带入河洛地区,紧跟学科技术前沿,逐步拓展业务,规范开设特色亚专业门诊。皮肤病医院开设银屑病专病门诊,成立银屑病学组,积极与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接,于2021年10月14日通过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审核。 “启下”,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接,构建区域“河洛皮肤”专科联盟,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及时将先进的治疗理念及技术在区域内推广,定期派人到联盟成员单位坐诊,同时联盟成员单位派人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培训,在联盟内做好技术交流及推广;指定高级职称医生开展点对点远程会诊、转诊,为下级医院解决皮肤科疑难病例问题。 我们还把人才引进与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筑巢引凤”,打造省级人才平台。2021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创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铺垫。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及高层次人才引进,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提升学科影响力,提升医疗内涵,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三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助力学科提升。四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以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青年骨干为主力军,保障学科人才梯度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