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警惕隐匿“杀手”——肺栓塞
肉瘤样癌的症状与治疗
助孕技术知多少
你了解心肌梗死吗
1
11 1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你了解心肌梗死吗
 

你了解心肌梗死吗
□马升明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液中断,导致部分心肌严重缺血发生局部坏死。在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以胸闷、胸痛、气短为主要特点,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突然发生、来不及救治等,造成死亡率高。为此,人们应高度重视,全面了解心肌梗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下面,笔者带大家详细了解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诱因
    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最终使心肌细胞死亡。医学研究者对其诱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过劳。过劳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关键因素,过重的体力劳动,特别是负重登楼,过度保持高强度的活动,处于紧张、劳累等状态。2.激动。遭受精神刺激,因激动、紧张等情绪不断交替出现,也可诱发该病。3.暴饮暴食。临床上一些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发生于暴饮暴食后,患者喜欢进食大量油腻、高热量的食物,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4.寒冷刺激。突发性寒冷刺激,可致使人们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交替时期,昼夜温差较大,是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5.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最终诱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医学研究者在临床上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的1天~2天或1周~2周内就存在前驱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找到蛛丝马迹,发现症状,比如心绞痛加剧,发作时间延长,或既往没有心绞痛的患者,突发长时间心绞痛。在临床上,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如下。1.突发疼痛,发作较为剧烈,并且持续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患者及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病情,多存在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等现象。2.少数患者没有疼痛感,初期主要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3.一些患者疼痛主要汇聚于上腹部,易被误诊为胃穿孔等,少数患者主要表现在颈部、咽部等疼痛。4.神智存在障碍,这种状况多见于高龄患者。5.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特点。6.心律失常,超过75%的患者都会出现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后1周~2周,尤其是24小时内,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弥漫性异常。7.心力衰竭,临床上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多见于左心衰竭,会在发病数日内发生,或者在疼痛、休克有所好转阶段出现;患者初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右心衰竭等症状,甚至产生肺水肿、右心室心肌梗死等现象。
心肌梗死的救治方法
    目前,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多数专家呼吁,要对群众加强救治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始终牢记两个“120”,即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快速、准确辨识心肌梗死,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产生疼痛,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患者有压迫感,可以持续10分钟~15分钟,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医学专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半自行到医院就诊,仅有少数患者呼叫救护车到达医院就诊。殊不知,患者自行前往医院就医存在诸多弊端,随意搬动患者或自行走动,会增加死亡风险;拨打急救电话,医院在前往的途中可以指导患者自救。况且,一些人不了解医院的实际状况,把患者送到医院时,医务人员也许没有做好救治准备,导致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救治。科学的救治措施是平静等待救援,让患者保持安静,并且取平卧位,可以及时打开窗户,使患者呼吸到充足的氧气;有条件的可以及时吸氧。患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最坏的结果是室颤,可能引发猝死。在这种状况下,要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及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大脑缺氧、脑细胞短时间内死亡的概率。
心肌梗死的预防
    患心肌梗死后,要做好二级预防,预防复发。患者应保持合理饮食,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为主;必须戒烟、戒酒,适当进行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症状;并定期做好复查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搬抬过重的物品,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第二,洗澡注意事项。不能在饱餐或饥饿状况下洗澡;水温接近体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在他人帮助下洗澡。第三,注意气温变化。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能产生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日常遇见恶劣天气时,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保暖,做好防护,避免受凉。第四,控制高危因素。心肌梗死形成的因素较多,一些老年群体发生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疾病,比如“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服用各类激素药物,致使心肌脆弱而发生梗死。因此,人们应加强身体保护,少服用激素类药物。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主要是心脏缺氧,致使血液发生凝固,不能及时将氧气输送至脑部,最终导致脑死亡。为了预防心肌梗死,人们应掌握相关的科普知识,适时采取预防措施,方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