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特别报道
 
第八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让百姓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临床营养专业首次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全省食品安全情况如何?河南用数据说话
1
11 1 2023年2月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让百姓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本报记者 王 婷

   民以食为天,健康尤为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作为群众饮食安全的“守门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始终把牢“方向盘”、握好“指挥棒”,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过去的5年,省卫生健康委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国家食品安全工作年度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全国排名第四;出台《河南省医疗机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管理办法》,让全省医疗机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有规可依”;举办河南省首届营养健康职业技能大赛,填补省内营养界行业竞技比赛空白;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营养指导员培训,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的肯定……
坚持最严谨的标准
严把食品安全“入口关”
    食品安全,事关国民健康、事关千家万户。为此,河南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打好食品安全“保卫战”。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铺开。自2010年起,省卫生健康委按照原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文件精神,安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2018年首次实现风险监测点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158个县(市、区)100%全覆盖。河南省每年安排监测样品任务6580份左右,与国家监测样品任务合并,全年共计安排监测样品任务1万多份;连续对婴幼儿食品、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等300多种食品中的200多种污染物开展监测;监测指标涵盖农兽药残留、禁用药物、生物毒素等九大类115种化学污染物及有害物质,致病菌、病毒、卫生指示菌、其他等四大类21种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
    食源性疾病监测扩面提质。河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数量由2018年的1130家,增加至2022年的3000多家,实现全省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全覆盖,并逐步将监测范围扩大至村卫生室。
    提升风险监测评估能力。河南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国家监测方案和全省的专项方案,截至目前,已完成2800余份监测样本的采集和分析任务,同时,持续开展监测评估及监测培训,及时查找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点,编制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报告;组建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出台《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促进全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不断提升。
    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机制。河南省围绕相关要求,组建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坚持以严谨的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建立了程序公开透明、含多领域专家广泛参与、评审科学权威的标准制修订制度;利用信息化新技术,实现企业标准备案全流程网上办理,截至目前,共备案企业标准3177份;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全省组织标准宣传贯彻培训会58场,培训3000余人,实地调研企业150余家,召开座谈会140余场,专家咨询880人次,收集调查问卷16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837条,使基层工作人员对标准工作的认识及工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从“吃得安全”到“吃得健康”
让合理膳食成为民众自觉
    “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医生是厨师,最好的药物是食物。”在2022年5月19日举办的河南省临床营养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处长余薇如是说。她希望,每位营养工作者不仅是自己营养健康的主人、家庭营养的管家,还要成为朋友们的食疗指导医生。
    这是省卫生健康委践行合理膳食行动的一个缩影。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通过社会共治共建,保障群众获得营养知识、营养产品和专业服务,提升营养健康食品的可及性、便利性,推动实现“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转变。
    按照国务院《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精神,河南省陆续印发《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30)》《健康中原行动(2020—2030年)》,全面部署营养健康、合理膳食工作。
    2020年,河南省、市两级陆续成立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本地营养健康、合理膳食等工作的部署和推进。按照健康中国行动关于“每万人配备一名营养指导员”的目标要求,河南省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省开展营养指导员培训工作,1300名参加培训的人员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营养指导员专项统考,提升各级人员的营养健康工作能力,同时,制定河南省营养健康食堂建设及验收标准;开展营养健康食堂建设工作,创建营养健康食堂,开展健康膳食配餐,按照就餐者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订餐。
    2021年12月28日,由省卫生健康委主办,医药卫生报社、河南省营养学会承办,河南省卫生干部学院协办的河南省营养健康厨艺大赛在郑州举行。这场集烹饪技艺、健康科普为一体的大比拼,填补了河南无营养健康主题赛事的空白。2022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总工会筹划河南省首届营养职业技能竞赛,目前已完成初赛,并拟于2023年上半年举办决赛,大赛将从获奖选手中遴选若干名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及“全省营养健康技能标兵”荣誉。
    将食品健康理念引入家庭、引入单位、引入社区、引入学校,让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靠的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行动,而这,是无数营养健康工作者一天天、一年年“走”出来、“跑”出来的。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蓝本,大力开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工作,范围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10个省直管县(市)的1658个乡镇(街道),并在5市15个县(区)完成控油、限盐膳食干预;组织全省14个调查点逐年开展河南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提高全省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
营养筛查纳入质控指标
助力住院患者“加速康复”
    营养治疗不仅是基础治疗,还是一线治疗。有数据表明,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如何把好营养治疗质量关?河南开始了构建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体系的积极探索。
    2021年4月30日,省卫生健康委成立河南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同时制定了全省营养风险筛查工作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5月28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作的通知》,并依托河南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着力推动医疗机构对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作。
    根据我国《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结合全国多个省份的评价办法,河南省出台了省内首个《河南省二、三级医院临床营养质量控制评价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营养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促进全省临床营养科规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临床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只出台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而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经营、使用、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发布全国性的规范文件,这为临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应用带来很大困惑。2022年8月12日,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医保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医疗机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管理办法》,实现了临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有规可依”,河南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卫生健康委牵头,三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医疗机构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的省份。
    大战大考炼真金,营养治疗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患者的体验是最好的“试金石”。2021年7月、2022年1月,郑州和安阳先后暴发新冠疫情,在省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河南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临床营养团队尽锐出征。他们深入临床一线,对医务人员进行营养培训,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制定《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方案》,对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教;开展膳食调查,收集营养相关指标,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营养素摄入量数据进行研究,为后续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膳食标准及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抗疫3年来,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持续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措施,按照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督促各地完成对冷链食品的病毒抽检,定期汇总上报数据,并根据疫情态势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自2020年至今,全省共检测冷链食品样本650万余份,其中食品及包装样本384万份,环境样本34万份,从业人员样本79万份,共发现阳性样本107份,涉阳货物均已按照相关要求妥善处置。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的肯定。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基层的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源性疾病防治管理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协作长效机制;打造5个试点的营养食堂建设,发挥其培训基地作用,逐步推开营养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带着这样的愿景,河南食品安全与健康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