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韫哲 刘天定 于凤仪
目前,腹主动脉瘤的类型可以从病因、病理、解剖、发生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决策6个方面考虑。 一、根据病因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退行性腹主动脉瘤、先天性腹主动脉瘤、创伤性腹主动脉瘤、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炎性腹主动脉瘤5种类型。 1.退行性腹主动脉瘤:随着年龄的增长,由腹主动脉瘤慢慢发生退行性变引起。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在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腹主动脉瘤的瘤壁常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 2.先天性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儿童,由异常发育的动脉解剖引起,常伴结节性脑硬化、主动脉缩窄、马方综合征等。 3.创伤性腹主动脉瘤。 4.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由原发性感染或者继发性感染引起。梅毒、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感染均可以引起动脉瘤。 5.炎性腹主动脉瘤:在腹膜后纤维化过程中形成厚厚的炎性动脉瘤壁,这种纤维化不仅包裹动脉瘤,还包裹周围的其他组织。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常与各种风湿免疫性炎性病变有关,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耳蜗前庭综合征等。 二、根据病理分型 根据病理,可将其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3种类型。1.真性主动脉瘤:它的瘤壁可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2.假性动脉瘤:动脉因为创伤、感染、自身免疫或者医源性等原因发生损伤并出血后,凝固的血液及机化物、纤维和部分动脉壁构成动脉瘤的外壁,动脉瘤内部通过破口与动脉腔联通。3.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损伤撕裂后,动脉血进入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形成动脉夹层,可与血管腔形成双腔结构。 三、根据解剖分型 根据解剖,可将其分为梭形动脉瘤和囊状动脉瘤两种类型。1.梭形动脉瘤:常为局部血管的均匀扩张,并累及动脉壁的全层。2.囊状动脉瘤:常发生在动脉壁局限性薄弱处,引起血管不均匀的膨出,经常被认为有破裂倾向。 四、根据发生部位分型 根据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肾上型、肾型和肾下型3种类型。肾上型:腹主动脉瘤累及肾动脉开口或以上。肾型: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以下15毫米以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下方15毫米以上。 五、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时,主要依据是腹主动脉瘤是否破裂而产生的不同临床表现。非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大多没有症状,只是瘤体比较大时偶尔会由于局部压迫而引起相关症状,如压迫十二指肠引起的腹部饱胀和恶心呕吐,压迫输尿管致肾积水引起的泌尿系统症状,压迫骼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压迫邻近椎体导致的背痛。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大多存在症状,提示瘤体在快速膨胀或即将发生破裂。典型表现是所谓的“经典三联征”:严重的腹背部疼痛、低血压和腹部搏动性肿块。 六、根据治疗决策分型 在治疗决策方面,腹主动脉瘤有3种分型:Schumacher分型、Ahn分型和Blum分型。 1.Schumacher分型 Ⅰ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瘤颈长度≥1.0厘米。 ⅡA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累及主动脉分支。 ⅡB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累及髂总动脉。 ⅡC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累及髂总动脉分支。 Ⅲ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 各自临床决策如下: Ⅰ型可选用直形或分叉形移植物。 ⅡA型必须采用分叉形移植物。 ⅡB型应采用延伸用移植物。 ⅡC型需要将移植物延伸入髂外动脉并进行髂内外动脉吻合。 Ⅲ型现阶段只能进行传统手术。 2.Ahn分型 Ⅰ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瘤颈长度≥1.0厘米。 Ⅱ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瘤颈长度<1.0厘米。根据瘤体是否累及髂总动脉,又可分为ⅡA型和ⅡB型。 Ⅲ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瘤颈长度≥1.0厘米。 Ⅳ型:近端瘤颈长度<1.5厘米,远端瘤颈长度<1.0厘米,瘤体未明显累及髂总动脉。 各自临床决策如下: Ⅰ型患者适合用直形支架血管修复。 ⅡA型和ⅡB型患者可用Y形支架血管修复; Ⅲ型和Ⅳ型患者是腔内治疗的禁忌证。 3.Blum分型 A型:远端、近端瘤颈长度均>10毫米,瘤径<25毫米,未累及髂总动脉。 B型:近端瘤颈长度>10毫米,瘤径<25毫米,一侧髂总动脉内径<12毫米,瘤体累及主动脉分支。 C型:近端瘤颈长度>10毫米,瘤径<25毫米,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及分支,且髂动脉分支直径<12毫米。 D型:累及双侧髂内动脉。 E型:近端瘤颈长度<10毫米,瘤径≥25毫米。 各自临床决策如下: A型患者适合用直形支架血管修复。 B型和C型患者可用Y形支架血管修复。 D型和E型患者是腔内治疗的禁忌证。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