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丽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在新冠疫情出现以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流感在全球流行,可导致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2020年~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人群防护措施做得较好,流感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但近期甲型流感又出现流行。 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大多数为轻症、呈自限性,症状与普通感冒一样,有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病例,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严重者可引起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甚至死亡。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在流行季节,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流感病毒就乘着“飞沫”进行短距离“航行”,瞅准机会进入其他人的呼吸道,开始新的感染。因此,新冠疫情期间的防护措施均适用于流感的预防。要注意消毒,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56摄氏度条件下30分钟即可灭活。另外,流感病毒是一个欺老凌弱的“家伙”,喜欢对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下手。 因此,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平常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勤锻炼。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如果感到不适,尽早进行自我隔离,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住口鼻。 说到流感预防,最有力的武器便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达40%~50%,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周~4周后,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建议个人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对流行季节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也可接种。疫苗接种后保护作用可维持6个月~8个月,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且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建议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对象主要是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等;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培养。其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不仅耗时短,特异性、敏感性高,还可以鉴定多种流感病毒的毒株,相较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磷酸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特效药”,在流感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用药,可缓解症状,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但是大家不能盲目迷信它。磷酸奥司他韦并不是万能“神药”,不治普通感冒,并且存在副作用,所以患者(尤其是一些特殊患者,如儿童和孕妇)使用前,一定要遵医嘱。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