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聪聪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病因之一。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再入院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什么是心脏康复?应何时进行、怎样进行心脏康复呢? 什么是心脏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定义为,确保心脏病患者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功能。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运动干预、营养干预、精神心理干预及不良行为干预,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降低猝死或再梗死风险,是提高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性、综合性医疗护理干预手段。 目前,心脏康复已被中华医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等多个权威学会纳入临床指南,推荐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搭桥术后等心血管疾病。 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可分为三期。I期康复(院内康复期),心脏病患者入院后,经过心脏康复师对其进行个体化评估,并制定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在发病8个小时内没有新发或再发胸痛、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无新发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的情况下,在心脏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 I期康复,建议循序渐进运动,从病床上、病床旁再到室内、室外。运动量宜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费力,如果运动或日常活动后心率增加大于20次,患者感觉明显费力,宜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通过采取早期运动、物理干预、指导戒烟、营养支持等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心血管疾病急性期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Ⅱ期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心脏病患者出院1年内均可进行Ⅱ期康复。推荐心脏病患者出院1周~3周内启动,3个月~6个月内完成36次,不低于25次医学监护下的心脏康复。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通过协助心脏康复综合评估、危险分层、执行运动处方、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进一步提升运动能力、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其睡眠管理能力。 Ⅲ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期),心脏病患者发病1年后,通过健康教育、随访管理及家庭心脏康复等,帮助患者维持已养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继续纠正相关危险因素,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通过心脏康复,可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动脉硬化,控制血糖、胆固醇、血压等水平,减少再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