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煜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由病毒感染、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原因引发。 发病原因 白血病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但病因却与日常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息息相关。 病毒感染会激活宿主细胞,引发白血病。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时,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抽烟、喝酒等,也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另外,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白血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下一代人患白血病的概率相对较高。长时间接触X线等电离辐射也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化学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其他血液疾病,也可能导致白血病。 症状表现 白血病的症状较多,常见的症状有身体发热、贫血、骨关节疼痛、多汗盗汗、体重骤减等。发热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虽然白血病本身也会引起发热,但是白血病患者有免疫功能缺陷,出现高热时往往和病毒感染有关。 贫血是白血病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症状包括头晕、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骨关节疼痛也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 此外,白血病患者还会在夜间出现多汗和盗汗等情况。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会导致代谢率增加,使得患者体重减轻、食欲不振。 预防措施 减少与苯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污染物,可以损害人体造血系统,引起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一些抗生素和抗癌肿瘤药物也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血病。因此,在使用药物时,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滥用药物。 饮食上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瓜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同时,尽量不吃煎烤食物、腌制食物等。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γ射线等,要做好自我防护,从而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 对于白血病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白血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当人的心情愉悦时,体内气血运行就会通畅,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人在精神萎靡、心情烦躁的时候,体内的气血运行缓慢,不宜氧气输送,身体会感到疲惫,导致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就给疾病创造了机会。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