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维生素D 你知道多少
打造脑卒中“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
嘴歪、眼睛闭不上 小心是面瘫惹的祸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预防
混合痔的运动疗法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1
11 1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打造脑卒中“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
 

 

□贺迎坤

    构建脑卒中急救网络体系、推进脑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行“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网格化管理、加大门诊高血压机会性筛查力度,是近年来脑卒中防治和管理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那么,对“时间就是大脑”的脑卒中救治来说,该怎样实现“就近、就急、就能力”救治,规范打造人人知晓的“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呢?

建立通畅的院前-院内

急救绿色通道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也不同。

    医疗卫生机构在完善脑卒中防治管理体系中,应推进脑卒中中心建设、科学规划脑卒中中心建设布局;完善脑卒中多学科诊疗模式,有效整合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科、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中医科等相关学科,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多学科密切合作,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积极推进急救体系网络建设,尤其是推动院前急救与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持续优化脑卒中院前-院内衔接流程,建立通畅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完善院前-院内脑卒中质控通报机制,全力构建区域协同脑卒中救治体系。

    在治疗方面,脑卒中防治相关医务人员更应推广、普及溶栓、取栓等脑卒中治疗适宜技术,尤其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推广静脉溶栓、全脑血管造影、动脉取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及非药物治疗等适宜技术,以及中医药防治脑卒中技术和方法等。

引导35岁以上首诊患者

测量血压

    脑卒中防治相关医务人员要以高血压为重点,推进脑卒中高危因素防控,包括推行“三高”网格化管理,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紧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辖区内“三高共管”工作。疾控机构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和分析区域脑卒中发病信息、“三高”防治信息,评价防控效果,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三高”患者的规范治疗率。

    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可建立门诊普查血压制度,加大门诊高血压机会性筛查力度,配备相应设备和人员;开展35岁以上的门诊首诊患者普查血压工作,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引导患者在就诊时测量血压;为高血压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就医指导,并将确诊病例信息转介至其所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此外,全社会还可以积极推动开展互助式血压管理模式。比如,通过在家庭中增设高血压管理责任成员的方法,推动开展高血压家庭管理模式,定期对家庭高血压责任成员进行宣教、培训,提高高血压管理质量;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同伴支持,通过患者互助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疾病控制水平。

    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核心是时间,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目前,全省已有近20家医院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但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的危重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未来,在脑卒中人人知晓的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建设过程中,可以在建立标准体系,提升脑卒中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分级诊疗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服务协同;建设大人群数据中心,完善脑卒中患者诊疗信息4个方面发力。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