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童
中医称痛经为经期腹痛或经行腹痛,症状包括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腰部酸痛等。痛经是许多女性在月经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那么,造成痛经的原因有哪些?中医又是如何认识经行腹痛的呢? 痛经的成因 中医认为,产生痛经的原因主要基于两大类:虚证与实证。 虚证 不荣则痛。 实证 不通则痛。 气血不足 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胞宫失养,引发痛经。 肝气郁结 情绪不良、压力过大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发痛经。 寒凝血瘀 腹部受凉、饮食生冷等,导致寒凝血瘀,经行不畅,引发痛经。 湿热蕴结 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导致湿热内蕴,影响经血排出,引发痛经。 现代医学对痛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内分泌失调、子宫颈管狭窄、子宫位置异常,以及心理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引起痛经。 如何调理 针对痛经,中医药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浴 采用中药药浴的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比如,用艾叶、生姜、红花等药物煮水后进行药浴,或使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包进行泡浴。 针灸 采用针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调和气血,缓解痛经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针灸调理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按摩 通过穴位按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痛经症状。比如,点按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气海穴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饮食 坚持合理饮食,调理脾胃气血,可以逐步改善体质状况,缓解痛经症状。比如,痛经患者平时多吃一些补益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羊肉等;经期适当饮用姜茶、红糖水,同时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此来缓解疼痛。 心理调节 心理压力过大,也是引起痛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痛经的调理,心理调节非常重要。 痛经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从而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减轻痛经症状。在生活中,痛经患者要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从而减轻痛经症状。痛经患者可以选择做一些较为放松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等),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经期疼痛。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痛经的原因有气血不足、肝气郁结、寒凝血瘀等。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医师提供了多种调理方法。同时,心理调节也是缓解痛经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作者供职于中牟县人民医院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