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林峰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临床中常见、危害大的心血管疾病。心脏主要通过有节律地搏动向全身供应血液,而心脏肌肉自身所需要的血液,则依靠心脏自身的血管来提供,这个血管就是冠状动脉。 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合并发生血管痉挛以及血栓,造成冠状动脉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时,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坏死等情况,这就发生了冠心病。 那么,冠心病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呢? 冠心病的危害 冠状动脉硬化 长期的冠状动脉硬化,可能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心肌缺血等情况的发生。冠心病患者会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心绞痛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 心绞痛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危害之一。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心肌缺血还有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的发生。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患者最为严重的表现,也是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 血栓很有可能导致中风猝死等情况的出现。冠心病患者多处存在血管壁硬化,危害也是很严重的。动脉硬化到一定的程度,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加上黏稠的血液,就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凝块进入到血循环中。血管阻塞在血凝块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是很大的,极有可能导致血栓情况的发生。 冠状动脉性猝死 冠状动脉性猝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存在,中到重度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出血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微循环血栓栓塞,是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无心肌梗死时也可能发生猝死。此类病人通常有致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例如心室瘢痕或左心室功能不全。 如何控制危险因素 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据有关报道,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比血压正常的人高出两倍,且高血压发生越早,冠心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血压升高的幅度越大,冠心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血压,因为高血压一般早期都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出现了像冠心病这样的并发症。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只有知道了自己的血压变化,才能对高血压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治疗高脂血症 血脂升高可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当血脂水平增高、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增高,冠心病的发生率就会出现明显升高。因此,中老年人需要定期检查血脂。血脂增高者除了坚持服用降脂药物之外,还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戒烟 吸烟可以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增加血小板的粘滞性,加速动脉硬化。吸烟会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增加心率,升高血压,减少氧供应,改变心肌的生理功能,并可能引起心率失常等情况的发生。 注意控制情绪 精神因素也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精神紧张使胆固醇明显升高,放松紧张情绪后胆固醇就可很快下降。如果出现长期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等情绪,精神和血管都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脂质就会在血管壁中沉积,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的发作。因此,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要学会劳逸结合、动静结合,这对防治冠心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要强调蔬菜、水果、豆类、坚果、谷物以及鱼类的摄入;以膳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减少膳食中胆固醇和盐的摄入;减少膳食中加工肉制品、精细碳水化合物和甜品的摄入,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作者供职于柳州市城中区潭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