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艳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如何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病用药的原则,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压。 高血压病用药原则 遵医嘱用药 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患者不应该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长期坚持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患者应有耐心,不要期望短期内治愈。只有长期坚持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控制剂量 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不要超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也不要使用不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这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联合用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 定期监测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如果发现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波动,避免出现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病药物的分类和特点 利尿剂 利尿剂是高血压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通过促进排尿来降低血压;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或肥胖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钾和痛风等,需要注意监测。 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心率较快的高血压病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心动过缓和乏力等,需注意调整剂量。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管阻力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和水肿等,需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ARBs(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CE抑制剂和ARBs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来降低血压,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和心力衰竭等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咳嗽和低血压等,需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特殊人群高血压病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人群,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好的原则。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由于脑循环和其他循环系统需要在较高循环压力的情况下维持正常,需要数天才能适应对降压的自身调节,因此不能快速降压。CCB(钙通道拮抗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选用中长效CCB,避免服用速效胶囊。 血流动力学因素(容量和压力负荷)和神经体液因素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加利尿剂,限盐,减轻体重。 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或心肌梗死首选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避免降压过快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应选择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病伴心力衰竭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螺内酯类利尿剂;不宜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重度心力衰竭时)。心力衰竭需要大量迅速利尿,降低心脏容量负荷,缓解肺瘀血,因此使用短效利尿剂。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降压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对胎儿或婴儿无影响的药物。如有必要,可考虑暂停哺乳或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需使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意见。 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控制血压。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手术切除肿瘤、纠正内分泌失调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症状。在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高血压病症状也可能随之缓解或消失。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人群,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同时,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如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等,用药时应该更加谨慎。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