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如何自救 □杨晓云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或缺氧而引起的心脏坏死。高龄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较常见的因素是工作过于劳累、血脂过高、常年嗜烟、精神压力过大等。急性的心肌梗死都有心脏前区的压榨性胸痛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等表现,伴有低热、血沉加快、白细胞升高等症状。当发生心肌梗死后,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保证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 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很多,患者一般在发病前会出现胸闷气短、气急烦躁、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呼吸困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引起的,严重影响心脏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胸痛 胸痛也是心肌梗死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死亡,导致出现胸痛的现象。 全身症状 全身的症状有高热、心动过速、剧烈疼痛等,并且时常伴随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白细胞数增加及红细胞下降率变快等。 胸闷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就会引起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胸闷的症状。 心律失常 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患者会伴有心律失常的症状,前壁心肌梗死大多发生快速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很可能是室颤的前兆。出现这一症状时,患者应做好准备,随时除颤。室颤是心肌梗死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 心肌梗死自救的方法 在发生心肌梗死时,很多患者不知道自救的一些办法,耽误了较佳的救治时间,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因此,自救的方法极为重要,可以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让病情得到缓解,脱离致死的风险。以下内容主要介绍发生心肌梗死如何进行自救。 立即平卧休息 在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要第一时间平卧位休息,这样可以让心脏得到充足的休息。患者禁止到处走动,情绪激动,甚至很多患者会步行前往医院,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应该尽量减少心脏的耗氧,这是自救很重要的一点。 调整呼吸 在平躺后,患者可以尝试缓慢地吸气、呼气,将呼吸的方式调整为深呼吸,同时要放松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的舒畅,有效缓解症状。 适当服药 患者应该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一旦引发心肌梗死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的症状,立刻口服药物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更加严重。 及时呼救 如果胸痛、胸闷的症状在服药后得不到缓解,应该第一时间求助并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具体的地点、患者姓名等信息,等待救援;同时,联系亲属前往医院协助就医。 除了采取以上方法进行自救外,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就近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治疗。 总之,心肌梗死对于人们健康产生的危害极大,需要所有人重视起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应及时就医。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