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
|
□刘紫韵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疾病。脑卒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康复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等。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营养均衡 脑卒中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比如鱼、瘦肉等。同时,要控制盐、糖、油的摄入量,以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多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与监测 脑卒中患者需要按时服药。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服药情况,确保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在康复期间,脑卒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过度劳累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影响康复效果。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激动、愤怒等情绪波动。戒烟、限酒,避免吸入二手烟,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脑卒中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随访内容包括神经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等。发现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康复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