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MRI引导下植入粒子 定向“消灭”脑胶质瘤
流行病防控不放松 预防措施要牢记
主动脉夹层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孕妇去医院就医 要告知医生什么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11 1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MRI引导下植入粒子 定向“消灭”脑胶质瘤
 


□焦德超 韩新巍 蒋广义

   提示:在临床上,常将125I粒子(碘-125粒子)等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的组织中。这些放射性粒子持续发出低能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辐射损伤和破坏,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达到治疗目的。

   李先生是一个脑胶质瘤患者。在未得肿瘤前,李先生是个乐天派,喜欢游泳、健身、听相声、看戏。那时的他,会时不时地唱上几段,逗亲朋好友开心。
    3年前,李先生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睡觉,睡醒了总是感觉脑子昏昏沉沉的,还出现了看东西不清楚、步态不稳、脑子反应比以前慢等情况。有一天,李先生在上楼的时候突然摔倒。李先生的邻居发现后,立即把他扶起来,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急救车把李先生拉到了离他家最近的医院。在医院,医生为李先生做了脑部磁共振(MRI)检查,发现其右侧大脑里长了一个肿瘤。肿瘤刺激周围脑组织,引起脑水肿。医生说,李先生是脑肿瘤加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导致嗜睡、视物模糊和步态不稳。基于李先生的情况,当地医院医生建议李先生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做开颅手术,切除肿瘤。
    李先生被转诊至一家省级医院。医生为李先生实施了肿瘤切除术。肿瘤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脑胶质瘤(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后,李先生的颅内高压有所缓解,但左侧肢体运动功能和言语功能都明显下降,他只能拄着拐杖活动,感叹自己“元气大伤”。李先生开始服用中药,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慢慢地,李先生能拄着拐杖外出透透气,偶尔可以看看戏。
    最近,李先生开始出现头痛、言语不清等症状,遂来到曾给他做手术的医院进行MRI检查,结果提示脑胶质瘤复发。这让李先生伤心、绝望。李先生听别人说过脑放疗,就问专家这种治疗方法怎么样。专家说,放疗的方法有很多,包括X刀(光子刀)、γ刀(伽马刀)、射波刀等,花费少则5万元~8万元,多则30万元~40万元,整个疗程放疗28次、需要6周~7周。听了专家的介绍后,李先生不想放疗。专家告诉李先生,现在有一种新的放疗方法,即近距离放疗(内放疗),在MRI引导下颅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肿瘤。
    这种近距离放疗方法包括2个核心技术,第一个是MRI影像引导与监测,第二个是经皮穿刺肿瘤并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区域。MRI是诊断脑、脊髓和各种软组织肿瘤效果最好的影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数量和边界。MRI引导是一种借助MRI的多维图像,对125I粒子植入进行实时引导,准确显示穿刺针头在肿瘤内的位置,精准显示植入的125I粒子在肿瘤内的分布,以保证125I粒子放射的范围涵盖全部肿瘤区域。MRI引导与监测技术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使肿瘤患者,尤其是脑肿瘤患者,在植入125I粒子的手术过程中所受的创伤降到最低。应用这种技术,医生能够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时监测病变范围和治疗效果,有效避免对正常组织的影响。MRI引导就像医生的眼睛,可以轻松准确地辨别肿瘤而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颅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则是利用125I粒子,在脑肿瘤内近距离定向放疗。125I粒子植入相比传统的放疗方式具有明显优势,精准分布在肿瘤内的125I粒子不会损伤肿瘤周围正常的脑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外科开颅手术,颅内125I粒子植入可以避免切掉一块颅骨,避免损伤覆盖在脑肿瘤外面的正常脑组织。颅内125I粒子植入是在麻醉下,在设定的皮肤穿刺点深部颅骨上钻一个直径1毫米~2毫米的小孔,将外径1.22毫米的粒子植入穿刺针经皮肤、经颅骨孔刺入肿瘤内,然后把直径0.8毫米、长6毫米的125I粒子逐颗植入肿瘤内,125I粒子释放的射线会将肿瘤细胞杀死。然后,医生会拔掉粒子植入穿刺针,完成介入治疗操作。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在MRI的引导下,分布在肿瘤内的一颗颗125I粒子就像炸弹,在肿瘤内精准完成定向“爆破”。
    125I粒子是如何“爆破”肿瘤的呢?125I粒子在肿瘤内每天持续24小时、连续近60天释放γ射线并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杀灭肿瘤细胞。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休眠期,肿瘤细胞对射线不敏感;在增殖期,肿瘤细胞对射线敏感,易于被杀死。125I粒子24小时发射γ射线。无论肿瘤细胞何时进入增殖期,125I粒子都能捕捉到这个关键时间点,迅速发挥定向“爆破”作用。125I粒子的这种定向“爆破”距离只有10毫米左右,10毫米之外的组织完全不受影响。颅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胶质瘤,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可得到保护。这种先进的内放疗技术,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医生为李先生做了经皮穿刺脑胶质瘤125I粒子植入手术,用时仅30分钟。术后3天,李先生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2个月,李先生来到医院复查,结果提示脑胶质瘤消失。李先生高兴地说:“MRI引导下颅内125I粒子植入这种新技术,应该让更多病人知道,让更多病人受益。”
    MRI引导下经皮穿刺脑胶质瘤125I粒子植入手术,能够为存在麻醉风险、不能切除肿瘤的病人提供新的选择,也为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提供了一种极佳的替代方案。在临床上,对很多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骨肿瘤、淋巴结转移瘤等,也可以用这种技术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