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伟强)冬春季节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1月6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做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应急救援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医疗应急救援相关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常识,切实增强群众防范意识;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防范、救护知识进学校、进养老院、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医疗应急准备。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将具备高压氧治疗条件的综合医院作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做好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障工作,同时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完善现场急救与院内救治相互衔接的急救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各级120急救指挥(分)中心在接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报警后,要立即派出救护力量,并做好沟通、协调、科学动态调配救护车资源等工作。同时,要加强接警调度员培训,在救护车未到事发现场前,指导报警群众在确认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医疗救援进展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伤亡人员达到3人及以上的事件要在2小时内上报至省卫生健康委。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报后,要统筹辖区内优势医疗资源,按照“四集中”原则全力救治患者。 参与现场救援的医务人员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规范开展院前急救和转运后送工作。定点医疗机构要合理设置医疗服务流程,为中毒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开展院内救治,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