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杰 文/图
自2023年9月以来,来到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越来越多。在这些患者中,儿童占绝大多数。许多家长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多是在感冒几天后,或者感冒流涕、咳嗽症状慢慢改善时,突然出现耳部不适。 感冒时容易患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多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咽鼓管是一条连通中耳鼓室和鼻咽的管道,有两个开口,分别是鼓室内的咽鼓管鼓室口和位于鼻咽部的咽鼓管咽口。在正常的情况下,咽鼓管可正常开放,有调节中耳压力、引流、保护、阻声、消音等功能。当发生感冒时,我们的上呼吸道通常会肿胀,特别是有腺样体生理性肥大的儿童。此时,咽鼓管咽口会出现堵塞,导致外界的空气不能及时补充进入中耳,使中耳内产生负压,逐渐出现中耳积液。 另外,由于儿童不会擤鼻或擤鼻的方法不对,导致感冒时鼻腔产生的大量分泌物堆积到鼻咽部,使咽鼓管咽口阻塞加重。此外,感染、免疫、胃-食管反流、腭裂等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诱因。 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儿童会耳痛。这种疼痛多为单侧,多于感冒中后期出现,持续1天~2天,可自行消失。另外,儿童还会有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眩晕等症状。 要确诊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常规鼓膜检查 现在一般做电耳镜和耳内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鼓膜和鼓室内的情况。正常的鼓膜呈珍珠白透亮状态;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急性充血、内陷,或透过鼓膜见鼓室内淡黄色积液,部分可见液平线。 声导抗和纯音测听 声导抗是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平坦型鼓室图提示中耳积液。中耳积液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 进行纯音测听时,婴幼儿会因为年龄小无法配合。患侧耳朵会有气骨导差增大。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首先,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以自愈,绝大部分患儿会在感冒治愈后很快缓解,一般会在3个月内消退。因此,如果患儿感冒后出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家长无须过度担心。如果患儿听力正常,无须干预,定期到耳鼻咽喉科门诊复查即可。 其次,如果鼓室积液多,影响听力,需要使用黏液促排剂。对于咽鼓管功能差的患儿,医生可以进行咽鼓管扩张,改善咽鼓管的通气状况。 最后,如果患儿的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超过3个月,听力明显受损,并且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等。对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如果手术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需要切除其肥大的腺样体。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一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