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中医药创新发展焕发活力
专家组团寻找感染真相
新型生物材料为牙周炎治疗提供新选择 能快速高效杀灭口腔细菌
中国医疗队向赞比亚教学医院捐赠医疗物资
1
11 1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专家组团寻找感染真相
 


本报记者 朱晓娟

1个团队,100余名专家,5年多的时间里,干了这样一件事——找到感染真相。
两天前,68岁的黎女士抱着一丝希望坐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会诊室里,等待着最终的诊断结果。来此之前,她备受乳腺癌、肺癌的困扰,2023年年底又查出腋下结节、肺部阴影、淋巴结肿大……
会诊室里,10位专家翻阅病案、详解报告、讨论病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查找病因……每周三,河南省感染多学科会诊(MDT)团队都会聚集在一起,会诊复杂的感染疑难病例。
感染多学科会诊因何而生
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呼吸三科主任医师王红民牵头组建了河南省首家感染MDT团队。
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涉及的学科和专业多,相比其他疾病收治风险和治疗复杂程度高。
王红民介绍,有些患者症状轻微,口服抗菌药物或者提高免疫功能即可治愈;有些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有些患者由于感染部位隐匿,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治疗盲目性大,增加了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我们科室最怕感染性疾病。患者一旦出现高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感染的真相。有很多次,我们借助感染MDT团队的力量,挽救了重症患者的生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杜玉明说。
“为医者减压力,为患者降负担,促进合理用药、精准用药,是我们感染MDT团队成立的初衷。”王红民说。感染MDT团队由呼吸、重症医学、感染、临床药学、影像、病理、感控、检验等各科室专家组成,每一位专家都是该学科的领军人物或者学术带头人。
“会诊时,每一个病例的材料我们都会详细地过一遍,通过传统的诊断方法力争明确感染部位、病原菌、严重程度,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不断调整用药,避免盲目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郭新枝说。
抗感染并非用药那么简单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出现了多重耐药菌,甚至是超级细菌,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用药负担,还时常让临床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
2019年,一位50多岁的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胃部肿瘤接受了手术治疗。即将出院时,他突然出现发热症状,进行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再次准备出院时,他又开始发热。经检查,患者白细胞数值偏高,医生将治疗药物从半合成青霉素升级到头孢菌素,再升级到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效果仍然不理想。
这个时候,医生求助于河南省感染MDT团队。查看患者影像资料,仔细询问病情,研判检查结果,总结发病特点……经过会诊,专家判断这不是患者本人的问题,应该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的药物热。果然,患者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令王红民担忧的是,在临床上,50%以上的发热是找不到原因的。甚至有不少患者住院时是“发热原因待查”,出院时还是“发热原因待查”。
2020年6月,一位28岁的女患者因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反复就诊,疗效不佳,找到了王红民。
会诊专家考虑,不排除患者为非感染性发热,还需要注意特殊病原体感染引起发热应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效差等问题,如淋巴结核。按照会诊专家建议,经过穿刺活检,患者最终被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给予甲泼尼龙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很快恢复正常。
为了让诊断结果更精准,河南省感染MDT团队总结出几条会诊必做的功课:必须区分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必须坚持以病原为导向的抗感染治疗原则;必须掌握每一种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必须深入了解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必须深入了解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机制和特性……这些经验已被省内外越来越多的感染MDT团队采纳推广。
目前,河南省感染MDT团队举办病例会诊超200期,有1906名患者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将精准抗感染进行到底
“组建感染MDT团队,不仅为了治好患者、改变‘治疗感染,就是开抗生素’的传统观点,还要做到精准抗感染,最终将抗感染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更多同行,让临床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王红民时常对团队说。
围绕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王红民带领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知名感染研究团队建立联系,并派出青年医师前去培训和进修;应用呼吸内镜、介入和穿刺、二代测序、分子检测、核酸检测技术等多种先进手段,提升对感染性疾病的辨别和诊断能力;邀请省外专家进行线上会诊,丰富团队专家资源。
另外,河南省感染MDT团队还带着病例和技术到省内多个地市巡讲;赴安徽、云南等地,宣传普及抗感染知识,帮助当地建立感染MDT团队;创立“感染多学科会诊”公众号,专题分析微生物、抗菌药物、抗感染相关指南内容,并开设“微课堂”,为学员们提供随时随地学习专业知识的便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