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如今,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肠镜诊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若想提高肠镜检查质量,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很关键。肠镜检查为侵袭性操作,检查前还需要进行肠道准备,致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出现一些并发症和心理问题。近几年,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肠镜诊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
在临床上,针对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诊断其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医务人员应合理、规范选用清肠药。若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应立即停用抗凝药物,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后,只有符合临床要求,才能做肠镜检查,避免因活检及治疗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多个器管功能衰弱,身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如果做肠镜检查,就会增加肠道准备的难度。此时,护理人员应多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水电解质、血糖等指标变化,避免因肠道准备引起的晕厥、低血糖、脱水等情况。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建议做肠镜检查前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可避免肠镜检查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护理人员及时干预处于肠道准备阶段患者的饮食。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服用清肠药的方法。护理人员应根据清肠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向患者讲解服用清肠药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避免因服用清肠药引起呕吐症状。若患者觉得清肠药的口感不好,可以适当饮用功能饮料;告知患者检查前一天应控制饮食,适量摄入低纤维食物、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例如面条、稀饭、蛋羹等;禁止食用高纤维食物,比如番茄、海带、西瓜、火龙果、韭菜、芹菜等。 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的傍晚16时左右吃晚餐,饭后可以饮水,饭后3小时后开始进行肠道准备,晚上18时左右开始服用清肠药,这是肠道准备的重要环节;告知患者肠道准备的方法,大便呈清水样,让患者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如果患者预约的为无痛肠镜,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肠镜检查前4小时内禁水,可避免麻醉风险。
三、护理人员要及时干预患者在肠道准备时出现的心理问题。
护理心理干预贯穿患者诊疗全过程。进行肠道检查的患者,会对操作过程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惧怕病理检查结果。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不仅关注患者的饮食与肠道排便情况,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肠道准备需要在短时间内口服大量的水,应适当安抚患者,可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备好医疗设备、药品等,以及检查床上的治疗巾等,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如果患者过度紧张,可以让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爱和鼓励。对于做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护士要准备好吸氧等监护设备,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若发现患者的情况异常,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肠镜检查。 总之,肠镜检查的操作精细、技术难度大,需要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护理知识,只有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方位护理,才能协助医生顺利完成诊疗任务。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