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谭利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久坐不动、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主要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性、慢性胃炎,急性、慢性阑尾炎等)、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在我国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由此可见胃肠道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病程较长、治疗较难、反复发作等均是胃肠道疾病的特点。医学专家发现,胃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胃黏膜的防护因子及攻击因子失衡,造成胃肠道黏膜内的防护因子弱于攻击因子而产生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后饱胀、发热、泛酸、嗳气、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等。有时,胃肠道疾病还可并发出血、穿孔、梗阻,也可造成癌变,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了解胃肠道保健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饮食是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主要途径。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维护胃肠道的健康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长时间不吃饭或者一次性吃太多,都会给胃肠道带来很大的负担,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其次,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再次,要适量摄入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运动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的有效途径。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预防肥胖,降低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规律作息,减轻压力
规律作息对于胃肠道的健康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有利于胃肠道的修复和保护。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患病风险。此外,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戒烟限酒,远离刺激物
吸烟和饮酒都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炎症。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损伤。因此,要戒烟限酒,远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胃肠道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胃肠道疾病非常重要。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治疗胃肠道疾病。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胃肠道疾病往往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此外,要避免食用生冷、变质的食物,以免食物中毒。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因此,要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滥用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
学会自我诊断和急救
了解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自我诊断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应对。如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溃疡的典型症状是饭后疼痛加重;胃癌的典型症状是持续性上腹痛、消瘦等。此外,学会一些胃肠道疾病的急救方法,如胃痉挛时可以喝热水、按摩腹部等,有助于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
关注家族病史,
做好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有些胃肠道疾病具有遗传性,如家族性胃癌、肠癌等。因此,要关注家族病史,了解自己是否有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如果有家族病史,要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加强科普宣传,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胃肠道保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医疗机构、媒体等要加强胃肠道保健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胃肠道保健的重要性,掌握胃肠道保健的方法,从而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
总之,胃肠道保健的秘诀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同时,要关注个人卫生、合理用药、学会自我诊断和急救等,以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有效预防胃肠道疾病,维护我们的健康。
为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肠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此外,还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健康知识,相互鼓励,形成良好的氛围。已经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战胜病魔。
(作者供职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护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