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迎春
大寒时节,阴寒至盛,人体阳气将生而未充盈,阴气渐减而未全衰。在此期间,人们要注意护卫阳气、抵御疾病,以待来年春天阳气生发。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说明古人重视大寒时节身体调养。 中医认为,大寒时节,食宜温,应护腰养肾。大寒一到,天气寒冷,万物萧条,因为万物都“藏”起来了,养精蓄锐,静待来年新生,所以“藏”是冬季养生的重点。中医认为,肾为封藏之本,冬气通于肾。因此,冬季养生,人们应着重围绕养肾展开。肾是先天之本,主宰着生命的盛衰,当肾气、肾精衰弱时,人就面临着早衰的风险,如头发花白、牙齿松动、骨骼退化、记忆力衰退等。 《黄帝内经》提出肾与冬气相应的观点。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五脏之阳非此不能生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养。”肾主封藏,封藏之物正是人之命根——精气。因此,冬季是养肾的“黄金时期”。人们经常按揉或者艾灸涌泉穴、太溪穴,对养肾非常有帮助。 大寒时节,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冬三月,此谓闭藏。”现代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进补,可以改善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 大寒时节,人们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宜减咸增苦,注意养心气、固肾气,忌食生冷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燥热食物。另外,此时阴气逐渐减弱,阳气渐生,不要大补特补,特别是对于阳气偏盛的人来说,容易出现便秘、上火等症状,应清淡饮食。 在起居养生方面,大寒时节,人们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特别是老年人,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更应注意生活起居规律,早上起床时应动作缓慢,不要猛然坐起,以免引起头晕。 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前,人们应做一些热身运动,以免损伤韧带和关节。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宜。 在情志养生方面,大寒时节,应节制喜怒,护心护肺。 大寒节气既是一岁之尾,又是一岁之始。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一颗饱含期待的心,静观山河,静待春来。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