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特别报道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744种术式 日间手术能搞定
肾透明细胞癌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河南省肿瘤医院揭示衰老、肿瘤和免疫力内在联系
十名河南医生在非洲见义勇为
1
11 1 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肾透明细胞癌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本报讯 (记者朱晓娟)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顾朝辉、周利杰科研团队在肾透明细胞癌及舒尼替尼耐药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肿瘤研究杂志》上。
代谢重编程是肾透明细胞癌的显著特征,脂质储存的异常增加促进了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该研究发现,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LYCD)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恢复MLYCD的表达降低了细胞内的丙二酰辅酶A的含量,抑制了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并促进脂肪酸转移到线粒体中进行氧化。过表达MLYCD通过“截源、开流”的方式彻底阻断癌细胞内的脂滴蓄积,破坏内质网和线粒体稳态,增加活性氧水平,诱导铁死亡。
此外,过表达MLYCD降低了肿瘤的生长,并在体外和体内逆转了对舒尼替尼的耐药性。机制上,HIF2α(缺氧诱导因子)通过上调eIF4G3(一种真核翻译起始因子)微外显子的表达抑制MLYCD翻译。
总之,该研究证明了MLYCD介导的脂肪酸合成分解破坏脂质稳态最终抑制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激活MLYCD介导的脂肪酸合成代谢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策略。
据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顾朝辉、周利杰科研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依托河南省泌尿肿瘤分子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等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省部共建重点项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等方面的资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