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冰 武文
核心提示:70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改善公共卫生环境、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有效举措。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在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征程上,如何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战略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从解决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入手,强化人民群众对爱国卫生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创新爱国卫生组织动员方式,进一步完善爱国卫生工作制度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爱国卫生运动是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伟大创举,是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健康活动。 从1952年党中央号召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始,爱国卫生运动就在中华大地拉开了序幕,卫生健康意识开始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将爱国主义和卫生防疫相结合,将卫生工作与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相结合,为卫生工作赋予了新的高度和丰富的内涵,让爱国卫生运动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世界卫生组织给予了“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的高度评价。通过实施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在中国真正得到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为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4%,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目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成就 爱国卫生运动的服务宗旨,就是通过一系列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益,使人民群众更健康,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社会公共产品 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讲,社会公共产品具备的属性,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兼而有之。爱国卫生运动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健康的公共需要,从最终结果上看,社会健康公共需要转化为健康公共产品与私人健康产品两类。健康公共产品,就是爱国卫生运动的公共生产供给,涉及干干净净的环境,优美的水系绿地,优良的社会秩序,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完善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方面。私人健康产品是在某一范围内所有个人都可以获得健康利益的产品,就是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一个人所获得的健康收益,涉及居民健康素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接种疫苗,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 爱国卫生运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路线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实际运用,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防控疫情中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爱国卫生运动产出的是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效益,不因任何一人享有而消耗,其成果为全民共有。卫生城镇也不为一城一人之荣誉政绩,而是为全体老百姓之卫生健康。通过创建卫生城镇这一抓手,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改变了城乡面貌,“净、畅、美”取代了“脏、乱、差”,臭水沟变成风景线,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群众生活习惯明显改变,对生活环境更满意,幸福感更强。爱国卫生工作必须深深扎根人民,事为老百姓而做,心为老百姓所系,才能拥有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防控疾病最经济的措施 “上医治未病”,预防是最有效的治疗,是成本最低的治疗,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从源头上统筹应对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引导个人主动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三是通过开展大规模的除“四害”、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基本控制了鼠疫、霍乱等流行性疾病。四是通过开展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行动,保障公共场所、学校卫生,采取职业病防治等措施,使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日益提高。 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的载体 爱国卫生工作围绕人民健康这个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个“健康细胞”来构成一个个健康城市,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及加快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深度融入每一个基层网格,把健康内涵延伸到每一个社会“细胞”,丰富基层治理内容,拓宽群众参与渠道,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每一个人都共建共享健康成果,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有效降低了各类传染病通过环境传播的风险。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24444.7万吨,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度显著提升。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发动群众改环境改行为,有力提升了群众的防病意识,激发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依托“三大基本路径”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三大基本路径”,而要实现基本路径,就要立足群众,立足老百姓感悟到爱国卫生运动的深邃,即少得病甚至不得病。 依靠群众重在真心实意 爱国卫生运动是卫生健康领域独有的群众性工作机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抓什么?就是要抓好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培育良好的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史,特别是疫情防控的经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唯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从源头上统筹应对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引导个人主动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从环境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落实落细。 动员群众重在平等相待 要想紧紧依靠群众,就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动力在于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涵养全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卫生健康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者,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爱国卫生运动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度融入每一个基层网格。在此独特的工作机制优势基础上,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逐步推动形成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的群众动员机制,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深度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组织群众重在方式方法 全面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事实证明,只有有效组织群众力量,才能构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维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是国家卫生城镇长效机制的根本所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持续组织开展好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活动,着力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普及健康行为,引导广大群众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宝贵经验值得大力弘扬。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应由组织群众逐步向群众组织转变,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避免走形式主义的错误道路,充分动员群众逐步自发自觉组织起来,让爱国卫生成为生活习惯。 (郭冰冰供职于云南省红河州卫生健康委,武文为河南省洛阳市爱卫办原常务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