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敬
胸部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并且呼吸系统疾病在外科手术中占比较大。笔者所在医院胸部手术病种多为肺部肿瘤,手术需要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长,且创伤性较大,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大。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导致的呼吸困难、肺不张和感染、切口疼痛等。笔者所在科室针对胸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康复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尤其是围手术期),明显改善了术后不良反应,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促进了患者康复等。
第一,科室成立胸外科手术护理干预团队。 胸外科手术护理干预团队成员共有6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有3人上行政班(均为中级职称),且分工明确。本团队科室护理骨干担任组长,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护理知识和技术学习,对前一阶段手术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新的护理诊断,分析存在的新问题,以及提出新的护理策略;制作护理短视频和宣传手册,下发给患者。护士发现疑难病例,及时进行护理查房,分析讨论,总结护理经验。小组成员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病情,有针对性地查阅文献学习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护理理论知识。 第二,胸部手术患者个体化护理策略。 针对每一位手术患者的病情,术前,胸外科手术护理干预团队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采取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呼吸系统功能康复护理措施,并做好应急预案。推行专人护理模式,全程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掌握训练方法。术后,护士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这样,整个护理过程延续性强,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 第三,呼吸功能康复。 在手术前,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如训练腹式呼吸,缓缓吸气、缓缓吐气等;指导患者掌握缩唇呼气训练的要点,用鼻子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像吹口哨一样,持续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者1∶3;术前3天内都要锻炼,每天至少锻炼3次,每次10分钟~15分钟,让患者正确掌握锻炼的要点。术后,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提供心理护理服务,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第四,雾化吸入干预措施。 针对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有利于深部痰液咯出。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坐位,术后体虚者可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用鼻缓慢呼气。其间,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精心为患者指导正确吸气方法。雾化吸入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漱口,做好口腔护理。 第五,叩击胸部干预措施。 雾化吸入治疗后,为了促进痰液排出,护理人员可利用叩击胸部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其间,护理人员的五指并拢成杯状,以手腕力量,避开刀口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患者的胸背部,震动呼吸道,有利于患者痰液咯出。当患者排痰难度大时,护理人员可使用机械排痰方法,应耐心指导患者家属学会胸部叩击方法,多跟着短视频学习技巧,帮助患者咯痰,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患者的工作。 第六,疼痛干预措施。 术后,患者的切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因怕疼而惧怕咳嗽,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咳嗽时轻轻按压切口,轻轻咳嗽,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术中,医务人员为患者放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会刺激刀口引起牵拉痛,患者可以耐受时,不建议使用止疼药;患者无法耐受时,可口服镇痛药,或应用止痛泵等减轻疼痛程度。减轻疼痛有助于患者有效咳嗽,以及早期下床活动。 第七,其他护理干预措施。 术后,能下床的患者,可以做轻微活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双上肢上举、外展、前伸、扩胸,双下肢屈膝、抬腿,动作轻微,每天练习3次,每次训练15分钟~20分钟。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行吹气球、扩胸运动、爬楼梯等活动,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时注意患者的承受程度,降低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科室成立胸外科手术护理干预团队,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护理策略,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明显降低,提高了胸外手术患者主动进行呼吸功能康复的依从性;患者家属要协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全程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系统、正确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风险,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效果好,避免了肺部感染,有效促进了患者呼吸功能康复,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既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又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团队的护理水平。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肿瘤医院;指导老师:庞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