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
最近,一位家属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选择了安宁疗护。起初,我认为这是上次对我们护理服务的认可,我非常欣慰。可是,在接触后,我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患者这次住院与离世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在与患者家属聊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患者家属仍然承受着很大的痛苦,哀伤情绪依然在蔓延。患者家属告诉我,当她经过母亲曾经住过的病房时,之前的情景又迅速呈现在她的脑海中。言语之间,患者家属的眼泪禁不住往下流。另一位患者家属告诉我,失去母亲已经让她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我被多种哀伤的情节撞击着心灵。面对这种发自内心的坦白,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安慰才能恰如其分。幸好,我经过心灵关怀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深知倾听也是一种治疗。 回到办公室后,我的心情非常沉痛。在现有的安宁疗护有关文献中,我很难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为了能够为患者家属提供准确的心理护理服务,我马上买了一本《哀伤咨询与哀伤治疗》的书,寻求帮助。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哀伤是在面对亲人离去时的普遍情绪。在面对亲人离去时,哀伤的情绪还有多种表达方式。哀伤情绪的反应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表现为愤怒,有的人会表现为消极、失望等。这种哀伤情绪需要及时倾诉,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即使这样,大多数人的哀伤反应需要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消失。该书提出,过于强烈和持久的哀伤,称为复杂性哀伤,并将哀伤的适应过程总结为:1.接受亲人已逝的事实;2.处理哀伤的痛苦;3.适应一个没有逝者的世界;4.寻找一个纪念逝者的方式,顺利进入接下来的生活。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家属告诉我,她们难以接受亲人的离去,甚至不认为这是事实。在理解患者的哀伤后,我感到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家属消除哀伤情绪。 在了解这些哀伤情绪后,我发现自己进入安宁疗护的“深水区”。比如在亲人离开的过程中,患者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比较复杂。对人的救赎,最困难的应该是灵魂的救赎。 最近,有一位疾病终末期患者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我非常害怕离开……”听了这番话后,我才开始思考他们哀伤的原因。也许有丧失就会有哀伤,患者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形象、食欲、活动能力、社交……一切都在悄然而至,患者肯定是哀伤的。当我紧紧地握住患者的手,就能给他们带一些温暖、支持和力量。 在疾病终末期,当患者家属出现焦虑、失望情绪的同时,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哀伤情绪。 综上所述,我认为,哀伤是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当亲人离开的那一刻,哀伤也是存在的。可是,当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安宁护理后,就会比较理性、坦然一些。那么,哀伤会像秋叶飘落一样,在心灵深处慢慢沉淀。我深信,只要我们处理好哀伤情绪,迎接我们的就是崭新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液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