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肖利珍 张 静)洛阳居民赵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剧烈腹痛、呕吐竟是因为“肠中风”!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介入科医务人员通过介入手术使赵先生转危为安。 两个月前,赵先生出现腹痛、乏力症状,且进餐后疼痛感加重。他以为是肠胃炎,就一直没有去医院看。一周前,赵先生因剧烈腹痛、呕吐,被急诊送至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经检查,赵先生竟然是得了“肠中风”。 那么,“肠中风”是怎么回事呢?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介入科主任牛焕章介绍,“肠中风”学名叫缺血性肠病,是肠道供血动脉血管硬化的严重表现。肠系膜上动脉、下动脉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使得肠道血液灌注不足,肠道就会因缺血发生溃烂、坏死、出血。 两年前,赵先生因腹主动脉瘤做过支架手术。此次发病主要是因赵先生的肠系膜上动脉几乎被堵死,向肠系膜上动脉供血的腹腔干也极度狭窄。若不及时开通闭塞的肠系膜上动脉,很可能使患者发生肠坏死,甚至出现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为解除患者病痛,牛焕章决定为其进行介入治疗。 在牛焕章的带领下,手术团队借助钙化斑块显影,用可调弯鞘配合导管导丝,反复尝试将导丝通过闭塞段。由于血管钙化为导管的通过带来困难,手术团队用球囊逐级扩张血管,最终植入支架,血管通路被打开。术后,赵先生的不适症状消失。 牛焕章提醒,缺血性肠病常发生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对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建议进行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