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三通版: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二三通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湿疹的治疗与防护
肺结节患者的随访管理
服用硝苯地平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患者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混合痔危害大 预防记住这几点
1
11 1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混合痔危害大 预防记住这几点
 

□刘裕棠

 

   痔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类疾病,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3种类型。其中,混合痔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是痔疮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主要症状
    痔疮脱垂 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恢复;重者需要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微增大时,痔块就能脱出,无法参加劳动。
    肛门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单纯性痔疮无疼痛感,少数患者有坠胀感。当痔疮脱出嵌顿,导致痔疮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患者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肛门瘙痒 晚期混合痔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时,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感,甚至出现皮肤湿疹,使患者极为难受。
    渗出液外溢 直肠黏膜长期受痔疮的刺激,产生炎性渗出液。肛门括约肌松弛时,渗出液可能随时流出,污染衣物及发出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对身体的危害
    贫血 反复便血或大量便血都会使身体丢失大量的铁元素,严重的会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体力不足等症状。
    嵌顿 卡在肛门口不能自行还纳到肛门内的痔疮,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仍不断输入,导致痔疮体积增大,直至动脉血管被压闭,形成血栓,痔疮变硬、疼痛,形成嵌顿。此时,感染多局限在肛门部位,如果患者强力复位,容易使感染扩散,引起黏膜下感染,形成门静脉菌血症甚至脓毒症。
    感染 痔疮嵌顿后,可引起感染,患者会出现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症状。
    坏死 嵌顿痔长期卡在肛门外,进一步加重了肛门局部水肿。肛门局部水肿又会加重痔疮嵌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期这样,会使患者出现痔疮坏死的情况。
    其他危害 女性的肛门与阴道距离很近,如果混合痔长期不治疗,会使女性阴道感染,容易患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如何预防
    坚持清淡饮食 患者应选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大便干燥。患者过量摄入脂肪和蛋白质,会导致大便干燥。便秘是痔疮常见的发病原因。因此,想要预防痔疮,患者应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并且尽量少饮酒。同时,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以促进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多喝水,避免便秘 摄入充足的水,可以促进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增加肠道润滑,有利于排便。因此,患者应摄入充足的水,每天至少喝8杯水(约2000毫升),以保持肠道通畅。
    避免暴饮暴食 患者应保证消化道吸收功能和排泄功能正常。暴饮暴食容易导致积食,从而形成便秘。预防痔疮,患者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持正确的坐姿 不正确的坐姿也是引起痔疮的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尽量避免久坐、久站、过度弯腰等。
    坚持适度运动 患者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肠胃蠕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其中,提肛运动和凯格尔运动,可以改善肛周血液循环和盆底肌功能,从而预防痔疮。
怎样维护肛门健康
    肛门是一个结构比较特殊、敏感的部位。因此,患者要维护肛门健康。
    保持肛门清洁 肛门周围清洁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使用柔和的纸巾,保护肛周皮肤卫生;同时,使用温水清洗肛门和坐浴,可以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肛窦炎。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患者在使用坐便时可脚踩矮凳,少看手机、书籍,排便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排便时间过长、排便用力过度,容易使肛周静脉曲张,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痔疮。患者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因排便困难诱发痔疮。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如果因饮食不当导致大便干燥,患者可以积极调整饮食习惯,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如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对于长期便秘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诊治。长期服用泻药或灌肠,会使直肠血管充血扩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加重便秘,反而有利于痔疮的发生。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