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20年疗效统计分析摘要 |
|
近年来,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应用。自2004年以来,河南省启动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在河南省多个市、县(区)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途径,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项目概况 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在“三统一,三结合”(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评价标准;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医疗网格诊疗模式和稳定的艾滋病中医药临床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了中医药在艾滋病高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 截至2023年年底,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已覆盖8个省辖市的31个县(区),共纳入并累计治疗了1万多例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AIDS(艾滋病)患者。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通过10余种中医药固定制剂与辨证施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有效救治,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同时也降低了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和病情程度,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疗效分析 在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分析记录信息,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自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20年来,中医药治疗在改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显著改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通过对不同年份入组患者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现中医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各年份入组的患者,在经过中医药治疗后,症状体征均维持在低位水平,表明中医药在治疗中具有长期稳定的疗效。 二是有效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风险并降低病情程度。以肺部感染为例,经过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其肺部感染发生的频率得到显著降低。同时,患者肺部感染的程度也显著降低。这表明运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风险和程度。 三是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医务人员会每年2次对患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全面分析。据统计,各年份纳入治疗范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显著增高,平均每5年提升15%~30%,实践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这对于艾滋病防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延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发病时间,稳定或降低病毒的载量。临床长期随访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通过改善症状,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和发病程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延长患者进入艾滋病发病期的时间,并对病毒的载量有稳定或降低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延缓艾滋病的发病时间,稳定或降低病毒的载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进一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五是显著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根据项目统计数据分析,患者的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截至2023年年底,中医药治疗随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群全年死亡率为0.93%,与国内人口自然死亡率接近,充分证明了中医药治疗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为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以及持续监测与评估的必要性。 下一步,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将继续深化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探索科学和高效的治疗模式。该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由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雷 颀、孟鹏飞、宋夕元、郝明玲、马秀霞、侯思伟、徐立然编辑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