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热源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5.4.6 电源中断时的故障处理流程 5.4.6.1 开启应急照明。 5.4.6.2 关闭水泵出口阀门。 5.4.6.3 启动应急补水。 5.4.6.4 将用电设备置于停止位置。 5.4.6.5 即时对电源系统进行检修。 5.4.7 当热源或一次网出现故障造成系统供热量或流量不足时,热力站的运行要求 5.4.7.1 应按调度指令调节运行自动控制参数,或将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 5.4.7.2 不宜改变热用户入口阀门的调节状态。 5.4.8 二次网出现故障时的处理要求 5.4.8.1 当二次网回水压力过低时,应加大补水量,并应即时查明失水点。 5.4.8.2 当二次网供水压力超高时,应泄水,并应停止补水。 5.4.8.3 当二次网供水温度超高时,应调节一次网阀门。 5.4.8.4 当二次网补水箱水位过低时,应加大软水制备。 5.4.9 热力站的停止运行要求 5.4.9.1 一级网的供水温度小于50℃(摄氏度),且热源停止加热后,系统转入冷运阶段,直至系统停运。进入冷运状态后,水泵的停止应符合停运方案和调度指令的要求。 5.4.9.2 冷运阶段水泵运行状态应满足热源循环泵的运行工况。 5.4.9.3 热力站的水泵应在热源循环泵完全停止之前停止运行。 5.4.10 热力站的正式停止运行要求 5.4.10.1 间供系统水/水换热系统:在一级网转入冷运后,应逐步降低一级网的流量直至停运。热源循环泵应在二级网循环泵停运前停止运行。 5.4.10.2 间供系统汽/水换热系统:应逐步降低蒸汽管网的蒸汽量直至全部停止,并应逐步降低二级网的流量直至停运。 5.4.10.3 间供系统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应与一级管网解列后停止生活水系统水泵。 5.4.10.4 混水系统:当一级网的供水温度小于50℃时,应停止混水泵运行,并应随一级网停运而停止。 5.4.11 热力站在运行期间需采取临时停止运行进行检修时的要求 5.4.11.1 循环泵的临时停止运行,应打开泵站内主管道的旁通阀门,并应逐台停止水泵运行;水泵完全停止后应将主管道与泵站内的设备解列。 5.4.11.2 热力站的临时停止运行,应停止站内循环水泵,关闭二级网的供水阀门、回水阀门,将二级管网系统或生活水系统与热力站解列;应关闭一次网的供水阀门、回水阀门,并应使热力站与一级管网解列。 5.4.11.3 补水泵的临时停止运行,应调整其他补水点及定压点的补水量;应将补水系统与管网解列后停止补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的运行。 5.4.12 热力站的检查维护要求 5.4.12.1 供热运行期间,应随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温度、压力、声音、冷却、滴漏水、电压、电流、接地、振动和润滑、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的制水水质等;运转设备轴承应定期加入润滑剂;设备及附属设施应定期进行洁净。 5.4.12.2 非供热运行期间,应保持热力站的设备及附属设施洁净;电气设备应保持干燥;供热系统湿保养维护压力宜控制在供热系统静水压力的±0.02MPa(兆帕)。 5.5 热泵式热源 5.5.1 运行要求 5.5.1.1 运行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级别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5.5.1.2 运行操作人员要按时巡视机组设备,观察仪表、设备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并上报,对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及处理结果做好记录。 5.5.1.3 运行操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基本操作规程,掌握热泵式热源的开关使用方法。 5.5.1.4 各运行操作人员应熟悉所负责设备的性能及维护保养的要求。 5.5.1.5 设备要保持清洁,每班前要擦拭干净,注油后要擦去油污,保持设备完好,对责任区的环境卫生要经常清扫。 5.5.1.6 相关的设备及各种阀门应无滴漏。 5.5.1.7 机组设备的运行参数要按时记录,出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内容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