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淋巴水肿的日常护理 |
|
□张爽 作为一名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我和同事一起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淋巴水肿预防及护理健康教育,为淋巴水肿患者提供淋巴水肿评估、综合消肿治疗及定期随访,为淋巴水肿居家康复期患者提供个体化指导。 每天,我都会按时到岗,开展晨间护理,跟随护士长一起了解患者的状态。责任护士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饮食、引流管护理,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和上肢臂围的测量;乳腺癌术后患者,如出现患肢肿胀不适,需要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患者的基本情况,完善相关检查,确认是否有淋巴水肿症状,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大约每8位女性中,就会出现一位乳腺癌患者,且在所有女性癌症中位居第二位。随着乳腺癌患者的增加,乳腺癌术后相关淋巴水肿症状也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注。 淋巴水肿是一种由于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不良或继发性淋巴循环系统受损,引起淋巴液回流障碍,导致淋巴液淤积在组织间隙形成的高蛋白水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将引起脂肪增生、间质纤维化等,甚至反复发生蜂窝组织炎,且晚期患肢可形成象皮肿,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较常见的继发性水肿。常引起患侧手臂、手掌或肩部不同程度的肿胀,同时伴肢体活动受限,可造成疼痛、反复感染,甚至患肢畸形、残疾等严重后果。 在乳腺癌患者中,15%~30%会发生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化疗和放疗是引起淋巴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肢淋巴系统多数处在代偿状态,肢体劳累、感染和损伤等因素造成已经超负荷的淋巴系统失去代偿功能或崩溃,导致淋巴系统通路受阻,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而形成淋巴水肿,从而引起患肢肿胀、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不退的水肿可发生在淋巴结根治手术后数月、数年甚至十余年。因此,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生率。 有一位乳腺癌术后2年的患者,由于在家进行体力劳动时反复使用患肢,出现了患肢肿胀疼痛。医生经过询问病情,淋巴水肿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上肢的评估测量,完善相关检查后,判定患者为乳腺癌术后相关淋巴水肿Ⅰ期,我为其进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包括皮肤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功能锻炼等方式,经过及早规范的干预治疗,患者患肢围度已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我还为患者提供了居家管理的个体化指导,并定期随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发现类似淋巴水肿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只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即便确诊为淋巴水肿,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依然会恢复正常。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文字由孔俊梅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