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许要
相传,连翘最早并不是药材的名称,而是一个女孩的小名。这个女孩就是岐伯的孙女。 岐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他是黄帝的臣子,经常与黄帝探讨医术,共同救治天下生病的百姓,其医术被后人称为岐黄之术。岐伯经常带着心爱的孙女连翘上山采药、种药。连翘十分聪明,慢慢也懂了一些医术,不仅能帮助岐伯采药,还经常照顾岐伯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岐伯脚上长了一个毒疮,连翘非常着急。岐伯对自己的病没有很好的办法,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甚至卧床不起,出现神志萎靡的症状。连翘看爷爷病情严重,不知如何是好,心急如焚,大哭起来。哭完之后,连翘便决定上山寻找可以治疗毒疮的草药。 连翘根据爷爷的症状,品尝草药的味道,分析草药的性味归经,看哪种草药适合治疗爷爷的毒疮。连翘品尝了很多草药,都没有找到能够治疗爷爷毒疮的药。正在她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高大植物,比爷爷的身高还要高。 这种植物的枝展开或下垂,棕色或淡黄色;叶为单叶,呈卵形或椭圆形,叶缘上面呈深绿色,下面为淡绿色;花萼绿色,果实呈卵球形或长椭圆形。连翘把果实放在口中品尝,味苦气平,认为这种植物可以治疗爷爷的毒疮。连翘确认了果实没有毒性,就采摘带回家,告诉爷爷用这种果实治病的想法。 古时候,很多药材都是在摸索中逐渐认识其性味归经和治病范围的。岐伯赞同连翘的想法,准备用连翘采回来的果实试一试。 连翘去除果实中的杂质,并清洗干净、晒干,筛掉脱落的芯之后,煎煮成药液给爷爷服用。想不到,岐伯的病竟然逐渐好转,最终康复了。 康复后的岐伯开始研究这种植物。经过多次验证,岐伯发现植物的果实有较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治疗毒疮效果甚佳。于是,岐伯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栽种了许多这种植物,这种植物也被岐伯记入他的中药名录。因为是被孙女连翘发现的,所以就以连翘的名字命名。 后来,连翘被历代医学家广泛使用,成为常用的中药材,有“疮家圣药”的美誉。 连翘被很多医学典籍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连翘,味苦,平。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创,瘿瘤,结热,蛊毒。”《本草经集注》记载:“连翘,味苦,平,无毒。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去白虫。”《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连翘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泻六经之血热,散诸肿之疮疡,利小肠,杀白虫,通月经,疗五淋,破瘿瘤,解痘毒。”《本草经解》记载:“连翘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连翘轻清平苦,轻而扬之,因而越之,结者散而寒热愈也。痈肿恶疮,皆生于心火;连翘味苦清心,所以主之。”《长沙药解》记载:“连翘味苦,性凉,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清丁火而退热,利壬水而泻湿。” 如今,金黄的连翘,因其娇艳的姿态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观赏;同时,凭借特有的药用价值,成为我国常用药材之一。以连翘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有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维C银翘片、银翘解毒丸等。 中医认为,连翘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等证。连翘能清热解毒,并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连翘常与金银花相须为用,配伍牛蒡子、薄荷等药同用,如银翘散。连翘长于清心泻火,治热邪陷入心包,高热、烦躁、神昏之证,常与犀角、莲子心配伍,如清宫汤。 连翘还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瘰疬结核等证。连翘能泻火解毒,可以与野菊花、金银花、天花粉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治瘰疬结核,多和夏枯草、玄参、川贝母等配伍,以增强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连翘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连翘种子挥发油乳剂,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100%浓度连翘药液,具有抑制体内毒素的作用,醇提液还能杀灭钩端螺旋体。 另外,连翘有保护肝脏、镇吐、利尿和止血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连翘味苦,性寒,女性月经期不宜使用。体质虚寒人群服用连翘,容易加重虚寒症状。过敏体质人群,也要慎用连翘,以免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连翘之前,患者需要咨询中医医师,不能自行盲目服用,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汝州市卫生健康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