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医用气体安全管理指南 6.1.5 应急预案 6.1.5.1 应结合本单位医用气体设备和系统特点,制订医用气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涵盖医用气体管道终端漏气、失压、低温储罐泄漏、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情况。 6.1.5.2 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b) 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单位或人员,并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 c) 信息报告程序、联系方式及报告内容; d) 应急处置流程,生命支持区域保障措施; e) 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和存放地点。 6.1.5.3 应急预案应至少每半年演练1次,详细记录演练过程,并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应急演练记录及评估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改进。 6.1.6 应急演练 6.1.6.1 应急演练及评估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6.1.6.2 演练目标、时间、地点、参与人员。 6.1.6.3 演练过程描述及演练照片。 6.1.6.4 演练效果评价、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3 应急处置 6.3.1 医用气体应急处置流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6.3.1.1 事件的报告程序和预案启动程序; 6.3.1.2 采取的措施,例如关闭区域截止阀,使用气瓶供气等; 6.3.1.3 与其他人员或部门联系的办法和程序; 6.3.1.4 呼叫承包商; 6.3.1.5 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急诊等重点部门的保障措施; 6.3.1.6 应急事件的详细记录。 6.3.2 紧急情况下的联络应包括下列内容: 6.3.2.1 紧急情况的性质、影响范围; 6.3.2.2 医用气体储备的情况; 6.3.2.3 紧急情况可能持续的时间; 6.3.2.4 采取的补救措施。 6.3.3 医用气体应急组织体系应包含医务、护理、医用气体管理等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并定期组织联合演练。 6.3.4 医用气体系统出现系统失压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备用气源,保障医疗气体供给,并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同时,排查故障原因、确定影响范围,及时检修处理。 6.3.5 低温容器管道系统有微小泄漏时应及时检修处理;有严重泄漏时,需及时向医用气体系统管理负责人报告。在保障供应的情况下,同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如无法堵漏时,逐渐排放,并应严格监护。排放液氧波及区域内严禁明火。 6.3.6 容器附近发生火灾,有可能加速液体汽化时,可使用冷却水喷射到容器外壳上进行降温。 6.3.7 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第8部分 食堂餐饮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4 管理要求 4.1 人员要求 4.1.1 人员组成 人员配备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符合其对应的要求。 4.1.1.1 提供住院诊疗服务的机构的营养厨房应独立于职工食堂,自成一区。治疗膳食的制作需要专业性营养指导和相对严格的卫生要求;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负责患者的饮食指导及膳食安排。 4.1.1.2 食堂负责人:食堂各项事务的管理决策者,食堂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根据食堂的不同性质,食堂负责人可以是营养科负责人,也可以是食堂经理或主管。 4.1.1.3 专业技术人员: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的营养厨房应配备营养医师、营养技师和营养护士。营养医师人数与医院床位数之比应至少为1∶150,营养技师应按照与营养医师1∶1的比例配备,营养护士应不少于3人。 4.1.1.4 食品加工人员:厨师长为食品加工的技术主管人员,负责安排统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类人员,包括采购员、库管员、厨工(粗加工、切配)、厨师(热炒、冷菜)、面点师等。 4.1.1.5 食堂勤杂人员:从事食品加工以外的餐饮服务人员,包括配餐员、售饭人员、洗消保洁人员。 4.1.1.6 其他岗位人员:部分食堂可能还需设有会计、售卡等专项工作人员。 4.1.1.7 为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食堂应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宜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4.1.1.8 人员架构 应明确管理组织架构,按照五级设置,具体架构为医疗和疾控机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主管院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处长、科长)→食堂餐饮系统管理负责人(班组长)→操作运行人员。 (内容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