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护士到家” 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服务 |
|
□马双双 李奶奶突发脑梗死,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住院期间留置了导尿管。在李奶奶出院前,我为她注册了“护士到家”平台,并嘱咐她导尿管要每两周更换一次,如果有需要可以及时和我联系。 我为李奶奶服务了半年之久,一共上门10余次。有一天,李奶奶的女儿告诉我,李奶奶被她的儿子接去外地照顾了,以后不需要我上门更换导尿管了。虽然不能上门为李奶奶更换导尿管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向李奶奶的家属嘱咐了留置导尿管的注意事项,比如平时多喝水、勤擦洗、及时更换导尿管,以免发生尿路感染。 这天下午,我接到了李奶奶的家属王阿姨打来的电话。王阿姨告诉我,前几天,李奶奶身体不舒服住院了,现在病情稳定,已经出院了。她还说,李奶奶出院后,她就把李奶奶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顾,想让我过几天上门为李奶奶更换导尿管。听到这里,我一方面感到惊讶,没想到时间过去了这么久,王阿姨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我;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感动,在她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想到“护士到家”平台。于是,我当即与王阿姨确定了为李奶奶更换导尿管的时间,并对她说:“王阿姨,您还记得如何下单吗?您点开我院的微信公众号,然后依次点击‘交流互动’‘护士到家’就可以了。”听完我的讲解后,王阿姨连连说好。 出发给李奶奶换导尿管前,我给王阿姨打了一个电话。她贴心地叮嘱我不着急,路上注意安全。 再次上门为李奶奶提供服务,我感觉一切是那么熟悉。我熟练地为李奶奶更换了导尿管,然后又给王阿姨进行了健康宣教。在宣教过程中,我得知李奶奶这次住院是因为又发生了脑梗死。王阿姨告诉我,李奶奶上次出院后被儿子接到家中照顾,每次更换导尿管都需要跑到当地的乡镇卫生院,来回很麻烦。王阿姨担心这样会影响李奶奶的身体康复,因此在李奶奶这次出院后便把她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顾。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安慰王阿姨不用担心,通过“护士到家”平台下单,护理人员就可以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了,操作起来十分简单。王阿姨连连称赞:“你们这项服务太好了!对于家里有出行不便的老人来说,太方便了。你们上门护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同时,你们是专业的护理人员,我们也很放心!” “延续护理、延续爱,不管多久我都在。”这是护理人员的一种美好愿景,更是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殷切期望。 2018年9月20日,我院正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并将信息平台命名为“护士到家”。经过6年的发展,越来越多患者享受到了“护士到家”平台提供的服务。此外,我院还牵头制订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规范》。该规范于2024年11月18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正式批准发布,2024年11月22日实施,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示。《“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规范》的发布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指引,使“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专业和安全。 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专业服务。通过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服务,并融入深厚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增强信任、促进沟通、提升满意度,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影响。希望更多患者通过“护士到家”平台在康复路上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 (作者供职于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