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一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全程护理管理策略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脑室引流瓶支撑座
省钱、省时、省心、省力
1
11 1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全程护理管理策略
 


□李林林 杜建伟

刚过30岁生日的胡女士,因间断腹痛,伴腹胀、腹泻,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是效果不佳。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医生发现胡女士升结肠近回盲端有一处隆起的增生物。得知情况后,胡女士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上天并没有眷顾她。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胡女士被确诊为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胡女士对淋巴瘤的印象还停留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当时的医疗技术并没有留住电影中那个乐观开朗的女主角。巧合的是,胡女士连淋巴瘤分型都跟电影中女主角的一样,胡女士哭了一场又一场,父母也跟着伤心不已。
后来胡女士经多方打听,找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专门治疗淋巴瘤的全国知名专家李玉富,希望能得到良好的治疗。

发病特点

DLBCL是临床常见的NHL(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新诊断NHL的40%;DLBCL的临床特征以无痛肿块、盗汗、消瘦、淋巴结肿大为主。
随着病灶的不断增长,肿瘤会进行性压迫、浸润正常的组织器官。淋巴系统与全身血液系统相通,患者如未及时治疗,有可能累及全身多脏器组织,并出现骨痛、头痛、腹痛、食欲减弱、视物模糊、呕吐、贫血等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当前,控制DLBCL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使60%~70%的患者康复。

案例分析

胡女士带着对疾病的恐惧,开始了目前国际上推荐的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胡女士看着同病区的患者大都没有什么不舒服,甚至很多患者都不需要家属陪护,胡女士认为自己也会非常顺利。
平日里,肠胃不好的胡女士遭遇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经过医务人员心理疏导、精准给药等措施,胡女士完成了第一周期的治疗。至此,胡女士信心大增,就连后期严重脱发阶段,胡女士都没有害怕。很快,2个周期的治疗结束了。经过检查,医生确认胡女士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由于DLBCL在遗传学、细胞起源及疾病预后等方面的高度异质性,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胡女士的病情再次复发,原本以为治疗会很顺利的胡女士再也承受不住,一度在护士站哭得站不起来。作为心理关怀师的病区护士长张静,耐心地劝解、开导胡女士。看着大家关心的目光,听着大家暖心的话语,胡女士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又经过2个周期的治疗,胡女士的病情进一步缓解。
虽然60%~70%的患者疾病能达到完全康复,但是依然有3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18个月,病情恶化为复发性DLBCL或难治性DLBCL。
为改善预后,医生建议胡女士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胡女士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不了解,认为这种手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免内心抗拒。但是出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胡女士最终选择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治疗过程

2024年8月10日,为了采集自身造血干细胞,胡女士接受了动员化疗。得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先进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检测技术,胡女士一次性成功地采集到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将用于后期的治疗。
2024年9月14日,胡女士再次入院,准备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按照移植手术流程,胡女士在术前需要接受高剂量的化疗药物。得益于前几次化疗的经验,胡女士对此次化疗的耐受性较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这为接下来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预处理流程的顺利完成,2024年9月23日,医生为胡女士安排了造血干细胞回输手术。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医院已提前配备了氧气瓶、心电监护仪等必要设备。
上午9时30分,医生从实验室取回制备好的造血干细胞,并立即进行水浴复温处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在紧锣密鼓地完成回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胡女士显得非常紧张,血压也略有升高。然而,由于她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质量非常好,医生告诉她这次回输过程会比较顺利。
果然,整个回输过程非常顺利,仅需要回输4袋造血干细胞,每袋50毫升,总共耗时40分钟。当回输结束时,胡女士松了一口气,惊讶地说:“就这?!这就结束了,感觉就像输血那么简单!”
在造血干细胞成功回输后,胡女士其实才正式进入移植手术中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包括监测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情况、观察造血功能的重建进度,以及密切关注免疫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与此同时,护理团队也紧密配合着医生的工作,他们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能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在此期间,层流装置不停地运转,有效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为胡女士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9月27日,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第4天,胡女士的体温检测结果为38.1摄氏度,严重骨髓抑制导致发热症状出现。
医生迅速采取行动,为胡女士采集了血液标本以供深入分析,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严密观察胡女士的病情变化。
2024年9月29日,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第7天,胡女士在输注血小板后突发高热,体温迅速攀升至40摄氏度。医生迅速采用小剂量激素,有效控制住了病情。
2024年10月2日,胡女士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达到了植入成功的标准。
2024年10月4日,胡女士的血小板达到植入成功标准。移植手术后第11天,胡女士的自体造血干细胞植入成功。
2024年10月6日,经过全面的医学评估,胡女士的身体状况符合出院标准,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护理要点

针对胡女士的治疗经历,笔者将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归纳如下。
精准执行治疗与护理计划,减少不良反应;强化无菌操作与感染防控,保障患者安全;优化患者监测体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升团队专业技能与协作,迅速处理紧急情况;关注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提供全面支持。
对于像胡女士这样存在恐惧与不安的患者,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疏导,确保心理准备充分。
鼓励患者分享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与困惑,及时给予解答与帮助。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分享护理经验,使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