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仪 李春丽 范雪燕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起源的最常见肺部恶性肿瘤。按组织病理学特点划分,肺癌主要有非小细胞癌(包括腺癌和鳞癌)和小细胞癌。肺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都是肺癌常见的病因。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且呈上升趋势。 肺癌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类型、发展阶段、发生部位、并发症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其常见症状有咳嗽、痰中带血、喘鸣、胸痛等。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 对于肺癌的治疗,常用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肺癌的现代外科治疗原则是:争取及早进行手术,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可先进行化疗和放疗,大肿瘤病灶缩小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或者先做手术再进行化疗或者放疗。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精细化的全程管理,从术前到术后持续跟踪尤为重要。下面是对一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护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病例分析
一名59岁的女性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无发热、盗汗、头晕、头痛、胸闷、胸痛等症状,到当地诊所就诊,医生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我院就诊,复查CT(计算机层析成像),结果提示:左上肺结节,符合恶性结节强化表现;右肺中下叶、左肺舌段炎症;冠状动脉多发钙化斑块。我院门诊以“左肺占位”为诊断,将患者收入我科接受治疗。 自入院来,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间断咳嗽,咯少量白色黏痰,饮食及睡眠一般,大小便可,情绪紧张,心情低落、焦虑、恐惧,近两个月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述患高血压已10余年,峰值为15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95毫米汞柱,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可;患2型糖尿病10余年,口服“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治疗,血糖控制不详;患陈旧性脑梗死10余年。 综合评估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了“胸腔镜下左上肺肺叶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可。术后第二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加强肺功能的恢复锻炼,如吹气球、深呼吸等;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发现淡红色渗出液逐日减少,如期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如期拆除伤口处缝线。
病情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为制订个性化、精细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评估患者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呼吸功能等,以便更好地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系统和应对能力,以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时,首先进行一般情况评估,其次进行肺癌病情评估,最后进行认知情况、心理状态、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状态评估。评估时,应尊重患者的隐私,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需求,及时调整评估的方法和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整体性、个性化、动态性的评估。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如多走楼梯,建议一天两次,一次15分钟~30分钟,以提高心肺功能;教会患者正确咳嗽、咯痰;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呼吸操的锻炼),建议一天两次,一次15分钟,以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预防术后感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黏稠度及气味,并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注意口腔卫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如有口腔疾病,应及时向医师报告;主动向患者讲述病房的环境、负责医师及护士,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动员患者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待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术后早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充足的氧气吸入,以纠正低氧血症;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密闭和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但因切口疼痛,常不敢咳嗽或咯痰无力,这可导致肺内分泌物排出不畅,痰液淤积,加重呼吸困难,造成肺部感染。因此,在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应及时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患者咯痰,给予雾化吸入、翻身叩背等护理操作。若患者因疼痛不敢咳嗽,护理人员可在给予止痛药物后再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可给予吸痰。
疼痛护理 肺癌术后疼痛主要是由手术创伤、引流管刺激、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因素等引起的,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治疗进展。根据我院的规范化疼痛管理规范,应用疼痛评分工具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纠正患者忍受的错误观念,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遵医嘱给予超前镇痛和联合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观察治疗效果。通过给予热敷、按摩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通过放松训练、听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心理护理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患病后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性格大变,因此心理护理很重要。该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低落、担心手术预后、恐惧手术。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真诚关心患者,与患者多聊天,叮嘱患者家属多陪患者散步,并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及疾病的知识、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恐惧,帮助患者树立面对手术的信心。术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顺利结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术后,患者常担心管路、切口而不敢随意活动,且担心病理检查结果不佳。这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讲解管路的护理方法和活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积极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心理落差。在患者治疗及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戏曲等,或者鼓励患者家属给患者读书,多陪伴患者,倾听患者的感受,安慰患者。受疾病影响,患者无法完成很多事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多关注患者的日常行为,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满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使患者心情愉悦。
饮食护理 术后,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营养需求,为其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高蛋白(如鸡蛋、牛奶、海参、海鲜等)、低糖分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注意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高蛋白食物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这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肿瘤消耗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由于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因此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症状,进而影响肺癌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热量,合理分配三餐,要求定时定量,并叮嘱患者进食时先吃菜后吃主食,保证总热量的平衡,三餐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食物的多样性,碳水占60%,脂肪占20%,蛋白质占15%,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促进人体代谢。
护理体会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了解患者的需求,做好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重新开启生活的新篇章。同时,我们也期待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关爱。 (作者供职于许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