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用叙事护理外化技术疗愈患者 |
|
□侯俊红
叙事护理是一种基于叙事心理治疗理念的心理护理方法,强调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个人故事,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对自我和疾病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康复。叙事护理的五大核心技术包括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外化是指将患者与问题(通常是疾病或困扰)分离开来,通过给问题命名的方式使问题具体化。外化有助于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减少对问题的痛苦感受,并增加对疾病的掌控感,同时也促使护士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故事和如何面对疾病。下面,我通过一个病例来具体谈谈。 晨起查房时,我看到53岁的王阿姨蜷缩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头发乱蓬蓬的,双目呆滞,只有两肩微微抖动,像是受到了惊吓,想起昨天入院时,她还风采动人,头上戴着一顶别致的黑色丝绒帽子,优雅的风衣下面搭配了一双黑色的高跟鞋,看起来气场十足,仅过了一个晚上,就像换了一个人,真是让人担心。忙完手头的工作,我轻轻地走到王阿姨的床前,把手搭在她瘦弱的肩膀上,感受到她的双肩在微微颤抖。 我问她:“您好,王阿姨。您有什么不舒服吗?” 王阿姨说:“没有,我就是太害怕了。我昨天晚上在网上查了一夜关于我的疾病的内容。有人说这个病不好治。我越查越害怕,越害怕越想查,查了整整一夜。我觉得自己活不成了!” 我继续问她:“您害怕什么?能详细和我说一说吗?” 王阿姨回答我:“我害怕死。我好不容易把女儿养大成人,把她送到国外留学。今年,女儿留学回来了,我也退休了,我们也终于团聚了。我现在和女儿在北京生活,她去上班,我陪着她。女儿特别孝顺,总说我太瘦,整天想尽办法让我多吃饭。我觉得,除了瘦我的身体一直都挺好的,怎么会突然得这么严重的病呢?我快要被吓死了!” 看着眼前这个眼神里充满恐慌的患者,我的心里无限感慨,一个人无论平时多么叱咤风云,当疾病突然袭来时,都是一样无助和恐惧。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心灵鸡汤有时候是远远不够的,实用的护理技巧更能尽快地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激发自身的优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想到这儿,我便和王阿姨展开了一场对话。 我轻声地问王阿姨:“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到害怕的?” 王阿姨说:“自从我切了息肉,做了活检,病理结果出来后。” 我:“您可以给这个问题取个名字吗?” 王阿姨想了想:“我能叫它‘恐怖的魔鬼’吗?” 我:“这个‘恐怖的魔鬼’对您有什么影响吗?” 王阿姨:“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脑子里整天都是乱糟糟的,体重也下降了许多。我感觉特别对不起我的女儿。”王阿姨的眼眶湿润了。 我:“这个‘恐怖的魔鬼’有这么多不好的影响,那它有好的一面吗?” 王阿姨思索了许久,说:“好像有一点儿。以前,我总觉得女儿不懂事,担心她长不大。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女儿比我想象得要厉害。我的女儿是独生子女,妥妥的‘学霸’,学习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出国。如今学成归来,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我生病了,这给她的事业和生活都带来了一些困扰。面对这一转变,女儿难免会手忙脚乱,但我没有想到,她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不堪一击。她第一时间请假,全程陪着我做检查、找医生沟通手术的各种事项、签字、准备手术用的物品……有条不紊,沉着冷静,这让我十分欣慰。我觉得我的家庭很温暖。” 我:“您看,这个‘恐怖的魔鬼’也有好的一面。您现在只是和它交了第一次手。接下来,我们一起和这个‘恐怖的魔鬼’较量吧!” 王阿姨说:“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有信心了,我要和你一起对付它!” 人不是疾病,疾病才是疾病;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这种将人和问题分解开来,把注意的焦点放在问题上的过程就是外化。通过外化的方式,可以让人更积极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一个人不再将自己视为问题的根源时,她(他)探索如何应对问题消极影响的知识和技术的大门就打开了。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