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人性的光辉
故乡的春天
柳笛声声唤春来
守护生命的微光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柳笛声声唤春来
 


□郝军

   春风酥软了大地,三月的天气格外晴朗,最先嗅出春之韵、春之味的便是湖堤上的柳树。此时此刻,一枝枝轻盈飘逸的柳条儿上,苞芽初露、青衣绿翠、鹅黄娇嫩,在和煦微风轻吹之下婆娑起舞,它们似乎在寻找春天的色彩。
    在万木吐绿、诗情画意的春天,看到婀娜多姿的柳条儿,不由得撩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脑海浮现了老东沟的柳树林,耳畔仿佛又响起了悠扬、委婉的柳笛声,充满了乡村的质朴和童年的欢乐,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意。
    记得孩提岁月的春天,下午放学之后,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拿着镰刀,挎着篮子,到沟底下割草喂猪养羊。篮子装满后,大家如同一群驴驹儿跑到附近的柳树林里,玩儿摔跤、翻跟头、荡秋千、“抓特务”“打游击”等游戏。然而,大家最喜欢做的,还是用柳条儿做成柳笛,玩儿吹柳笛的游戏。
    柳笛,是大自然在春天馈赠给我们的宝贵礼物。比我大七八岁的蛋蛋叔,是我们的“头儿”,经常带着我们玩耍。做柳笛、吹柳笛,更是他的拿手绝活儿。我们缠着他,让他给我们做柳笛。他爬到柳树上,挑选几支嫩条儿扔到地上,然后下来专心致志地做柳笛。大家围成一圈,认真看他做柳笛。
    蛋蛋叔用随身携带的削铅笔的小刀,将选中的柳条儿裁成几段,然后一只手紧紧地捏住枝条一头,另一只手向相反方向轻轻拧动,并反复揉捏,柳皮就会在柳骨上滑动,与柳骨慢慢分离。等柳皮全都拧动了,用嘴咬住柳条儿一端,缓缓抽出光滑的柳骨,手里便剩下了柔软的柳皮管儿。他把柳皮管儿的一端捏扁,再掐去大约5厘米的青皮,露出嫩黄色的内层,放在嘴里“咂吧”两下,随着一丝青涩的苦味流转舌尖,一个在气流冲击下能振动的“乐器”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柳笛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因为截取的柳条儿长短粗细不一样,吹出的声音也不同。有的声音浑厚粗犷,如牛叫;有的声音尖细绵长,如鸟鸣;有的声音则像号角一样清脆响亮……虽然大家吹得杂乱无章,但是在那个缺少娱乐项目的年代,柳笛声是我们心中最动听的音乐。各种音色的柳笛声汇聚在一起,如同跳跃着的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四周散去,向人们不断传递着春天的美好讯息。
    桃红柳绿,柳树永远是春天的主角。春天里,雨水频繁,柳枝的外皮与心木松弛起来,这时候是做柳笛的最佳时机。如果做得太早,柳木水脉不足,容易“护皮”,是拧扭不动的;如果太迟,柳眼冒出了苞芽,很容易拧烂。因此,把握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倘若遇见经验丰富的人,还会在柳管上等距离剪几个孔,不停地用几个手指捂着再放开吹,发出的音质像竹笛一样错落有致,这可以称得上是柳笛中的极品了。
    准确地说,柳笛算不上乐器,仅仅是一种能发出声响的道具。况且它的寿命非常短暂,隔了一夜,柳皮就蔫了,没有了水分,便吹不出声音。但这都影响不了孩子们爱玩儿的本性,大不了再做一个。于是,整个村庄便响起一阵阵此起彼伏,或粗犷或清脆或嘹亮的柳笛声。
    节假日,我们几乎都是在制笛吹笛中度过的。制作柳笛时,个个都是高手;吹奏柳笛时,人人称得上“艺术家”。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柳笛声划破长空时,绯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早已闹成一团,拥拥挤挤地缀满了山冈。这时候,伴随着柳笛声,乡亲们在农田里耕耘,小孩儿们喊叫着放飞纸鸢,学生们放学后成群结队地去挖野菜、拾柴火、刨药材,诗人、画家则悉心描摹着春天的美丽与神奇……
    “处处儿童吹柳笛。”在儿时的春天,家乡到处都能听到吹柳笛的声音。不只是小孩子喜欢吹柳笛,有时候大人也参与进来,而且比赛谁吹得更响亮,谁吹得更动听。上小学一年级时,我曾看见一个机灵乖巧的小伙伴儿,把两三根长短、粗细各异的柳笛放在嘴里一起吹,低沉中透着嘹亮,尖细中伴着粗犷,声音在柳树下飘荡。
    那一声声悦耳悠扬的柳笛声,不仅吹响了春天,吹亮了春色,吹展了乡亲们的眉头,还吹得鸟儿飞离了树梢,小花猫蹿上了屋脊。
    儿时柳笛耳畔鸣,回首已过大半生。时光飞逝如流水,人生之路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柳条儿换了一茬又一茬,吹柳笛的儿童也换了一代又一代。然而,柳笛声依然执着地响起在我的记忆深处,一次次唤回那段温馨的岁月。此时,无论是一个人独奏也好,与小伙伴合奏也罢,质朴的旋律中有着对明天的憧憬,有着对未来的展望。它让大地涌起无边的春潮,让心灵流淌出动人的欢歌,让游子生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
    难忘童真童趣,难忘声声柳笛……又是一个柳枝萌芽的春天,约几个朋友故地重游,做一个柳笛尽情地吹,虽然吹出了对家乡的深沉眷恋,但是怎么也吹不出童年时的天真烂漫。一路上,就那么吹着走着,走着吹着,不知不觉来到湖边,忆起过往岁月,于是赋诗一首:“柳条泛绿嫩芽黄,喜煞几多华发郎。折断新枝拧柳笛,花甲再发少年狂”以记之。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孟州市创建卫生城市办公室)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